玉容膏

YU R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9%
肺經 9%
肝經 6%
膽經 6%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容膏中添加香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保濕滋潤: 香油富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潤膚效果,能滋養肌膚,改善乾燥粗糙,使肌膚柔嫩光滑。

2. 抗菌消炎: 香油中含有芝麻酚等抗氧化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滋生,預防皮膚感染,有助於傷口癒合。

總之,香油在玉容膏中,除了能提升膏體的滋潤度,也能發揮一定的抗菌消炎效果,有助於改善肌膚狀態,保持容顏美麗。

玉容膏中加入蜂蠟,主要原因有二:

  1. 封閉作用: 蜂蠟具有良好的封閉性,能將藥物成分緊緊包裹,形成保護膜,防止藥效揮發,並能延緩藥膏的乾燥時間,延長其藥效發揮。
  2. 潤澤滋養: 蜂蠟本身具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能改善肌膚乾燥粗糙,並具有防腐、抗菌的功效,有助於保護皮膚免受外來刺激和侵害,維持肌膚健康狀態。

因此,玉容膏中添加蜂蠟,不僅能提高藥效穩定性,更能增強藥膏的潤澤效果,達到更好的美容護膚效果。

玉容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美容和護膚,其組成中含有鉛丹。鉛丹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鉛,具有祝運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古代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色澤,使肌膚看起來更加光滑、白皙。

然而,使用含鉛丹的方劑時需謹慎。鉛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尤其是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影響腎臟與神經系統。因此,許多現代醫學研究對鉛丹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現今有許多國家禁止在化妝品及護膚品中添加鉛成分。

在應用這類傳統方劑時,應充分考量其潛在風險,並遵循專業醫師建議,選擇安全且有效的護膚方案,確保健康與美麗兼得。

玉容膏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玉容膏多用於治療面部痤瘡、粉刺、溼疹等皮膚病,而寒水石可以有效地清除熱毒,減輕炎症,改善皮膚狀況。
  2. 收斂止汗: 寒水石還具有收斂止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面部出油,減少痘痘的產生。對於一些容易出汗、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羣來說,寒水石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幫助維持皮膚的清爽和健康。

主治功效


玉容膏主治功效分析

依照古文內容,玉容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發背癰疽潰爛: 這是玉容膏最主要的適應症,多篇文獻均有記載,如《古今醫鑒》、《濟世全書》等。
  • 諸惡瘡久不收口,以及臁瘡: 《瘍醫大全》中提及此功效。
  • 皮膚骨瘡、癬癢唇裂、面皺風刺及打撲傷損: 《御藥院方》中描述了玉容膏更廣泛的應用,包括皮膚瘡瘍、癬癢、唇裂、面部皺紋、風刺以及跌打損傷。
  • 舒緩筋,通流血,消腫止痛,發散邪毒: 《御藥院方》中亦提及這些較為廣泛的藥理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玉容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等理論。結合方劑組成及文獻記載,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消炎殺菌,控制感染:

    • 鉛丹(黃丹): 具有消炎止癢、殺菌消毒的作用,可抑制瘡面細菌的生長,防止感染擴散。
    • 香油: 可協助鉛丹等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發揮藥效。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寒水石: 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能減輕患處的紅腫熱痛。
    • 白芷、川芎、藿香、零陵香、白檀等: 這些藥材在《御藥院方》的玉容膏中出現,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芳香化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處的微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3. 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蜂蠟: 具有保護皮膚、增加彈性的作用,可形成保護膜,防止外界刺激,為肉芽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 黃耆、當歸、白芍等: 這些藥材在《御藥院方》的玉容膏中出現,具有補氣養血、活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加速肉芽組織的生成和傷口癒合。
  4. 滋潤肌膚,保護創面:

    • 香油: 具有滋潤肌膚、保濕護理的作用,可保持創面濕潤,防止乾燥結痂,有利於傷口癒合。
    • 蜂蠟: 同樣具有滋潤和保護皮膚的作用。

總結:

玉容膏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消炎殺菌、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效果,從而治療發背癰疽潰爛、各種瘡瘍、皮膚損傷等病症。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外治法「消、托、補」三法的綜合運用。

傳統服藥法


香油2兩,黃蠟1兩(2味化開),黃丹末1錢,寒水石(火煅)1兩。
生肌止痛。
上為細末,溶化為膏。
紙攤,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背部膿瘡嘴唇紅腫嘴唇焦裂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玉容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香油2兩,黃蠟1兩(2味化開),黃丹末1錢,寒水石(火煅)1兩。 主治:生肌止痛。主治:發背癰疽潰爛。

玉容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九。 組成:敗龜版1兩,胎發4兩,豬毛4兩,羊毛4兩,鵝毛4兩,雞毛4兩,牛油2兩,豬闆油2兩,桐油2兩,飛黃丹8兩(炒),麻油1斤。 主治:諸惡瘡久不收口,以及臁瘡。

玉容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黃耆(去粗皮,銼)1兩,當歸(去蘆頭,銼)1兩,白芍藥(銼)1兩,白芷(銼)1兩,川芎(銼)1兩,藿香葉1兩,零陵香1兩,白檀(銼)1兩,白附子(銼)1兩,白及(銼)1兩,白蘞(銼)1兩,瓜蔞1個,杏仁(湯浸,去皮尖,研如泥膏)1兩,龍腦2錢,清油4斤。 主治:舒緩筋,通流血,消腫止痛,發散邪毒。主治:皮膚骨瘡癬癢,唇裂面皺風刺,及打撲傷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