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雲膏

五雲膏

WU YU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膽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雲膏中包含鉛丹,主要原因有二:

一、 藥性相合: 鉛丹性寒,入肝經,具有燥濕、殺蟲、止癢之效。五雲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瘡瘍等症,鉛丹的燥濕殺蟲作用,能有效控制病竈,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二、 古方沿襲: 五雲膏源於古代醫方,其組成及用法沿襲古法,鉛丹作為其中一味重要藥材,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皮膚病。

五雲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潤滑作用: 香油性滑,可使藥物更容易滲透肌膚,並促進藥效發揮。這對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能有效改善症狀。
  2. 增進藥效: 香油本身具有潤膚、消炎、止癢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例如,香油與金銀花、黃連等清熱解毒藥材搭配,能更好地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雲膏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五雲膏主治「鼠瘡、馬刀、瘰癧已潰者」,屬中醫外科癰疽瘡瘍範疇。

  • 鼠瘡:多指淋巴結結核(瘰癧)潰後形成竇道,其狀如鼠竄,故名。
  • 馬刀:瘰癧生於腋下,形似馬刀,亦為淋巴結結核之變證。
  • 瘰癧已潰:頸項淋巴結腫破潰流膿,久不收口。

此方外用,針對瘡瘍潰後膿腐未盡、瘡口不斂之證,具拔毒提膿、生肌斂瘡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銀黝子(礦物藥,含硫、銀等成分):

    • 傳統認為能「化腐生新」,其成分可輕度腐蝕瘡面壞死組織,促進膿液排出,刺激肉芽生長。
    • 現代推測:銀離子或有抑菌作用,硫化物或助消炎燥濕。
  2. 黃丹(鉛丹,主含Pb₃O₄):

    • 關鍵賦形劑,與油高溫反應生成鉛皂(硬膏基質),使藥膏貼敷時黏附持久。
    • 中醫理論:鉛丹性沉,能「拔毒生肌」,其燥濕收斂性可控滲液。
  3. 香油(麻油):

    • 緩和銀黝子、黃丹之峻烈,潤澤瘡面防乾裂。
    • 高溫煉製後黏稠度增,協同形成防水保護膜。

配伍邏輯

  • 銀黝子攻毒蝕腐,黃丹收斂固瘡,香油潤燥緩衝,三藥協作形成「腐去→毒泄→斂口」的治療鏈。
  • 五枝攪拌(桃、柳、桑、槐、棗):傳統認為取「五木生氣」疏通血脈,實際或利用枝條摩擦促進藥物氧化聚合,助膏藥成型。

治療原理

  • 物理作用:膏體密閉瘡口,隔絕外邪,促進膿液自體溶解排出。
  • 化學作用:礦物藥緩釋成分抑菌消腫,鉛皂收斂減少滲出,逐步修復潰瘍。

此方體現中醫「煨膿長肉」理論,通過拔毒與生肌並行,促使慢性潰瘍由陰轉陽而癒。

傳統服藥法


銀黝子(捶碎)4兩,黃丹(飛過)8兩,香油20兩。
滓,用布濾淨;復將油下入鍋內,慢慢將黃丹篩入油內,用五枝不住手攪之,以滴水成珠為度,取出收貯。
用砂鍋1只盛香油,火溫候油熱,將黝子投入油內,用桃、柳、桑、槐、棗5樣樹枝攪之,候起珍珠花時,撈去用時勿令見火,以重湯燉化,紅煅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五雲膏, 出處:《金鑑》卷六十四。 組成:銀黝子(捶碎)4兩,黃丹(飛過)8兩,香油20兩。 主治:鼠瘡、馬刀、瘰癧已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