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龍珠

LI LONG ZH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0%
脾經 18%
腎經 14%
肺經 14%
胃經 8%
膀胱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驪龍珠方劑中加入白花蛇,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痛、通絡活血的藥性。白花蛇性溫,味甘辛,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散瘀止痛的功效。

白花蛇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川芎、羌活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疏風止痛;與赤芍、丹參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活血化瘀。因此,白花蛇在驪龍珠方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驪龍珠」方劑中含有「馬錢子」,此乃因馬錢子性味苦寒,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峻猛,能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可有效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麻痺癱瘓等症狀。

然而,馬錢子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一般需經過炮製處理,降低毒性,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驪龍珠」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驪龍珠方劑多用於治療嘔吐、呃逆等症狀,半夏可有效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
  2. 燥濕化痰: 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效。若嘔吐伴隨痰濕阻滯,半夏可化解痰濕,促進其排出,進一步改善嘔吐症狀。

因此,半夏在驪龍珠方劑中發揮著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劑「驪龍珠」中包含「虎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補益筋骨: 虎骨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其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骨折損傷等症狀。在「驪龍珠」中,虎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加強補益筋骨的效果。
  2. 祛風止痛: 虎骨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在「驪龍珠」中,虎骨可以與其他藥材相配合,發揮其祛風止痛的功效,緩解病症。

驪龍珠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麻黃的發汗解表之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在驪龍珠方劑中,麻黃的作用是通過發汗解表,驅散外邪,並宣肺利氣,緩解因外邪入侵導致的鼻塞、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麻黃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驪龍珠」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對於因外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通絡止痛:乳香能通經絡,舒筋活絡,對於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佳的改善效果。其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

「驪龍珠」方劑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可有效清泄肝火,涼血止血,並能化瘀止痛。此藥材能有效針對由熱毒引發的各種病症,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吐血、衄血等。同時,寒水石亦可輔助治療熱毒引起的腹痛、痢疾等病症。

因此,在「驪龍珠」方劑中加入寒水石,可以有效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驪龍珠」方劑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驪龍珠」中,它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配合主藥,增強療效: 「孩兒茶」的藥性與其他主藥相配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它可以與清熱解毒的藥物相互配合,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也可以與活血化瘀的藥物相互配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

總之,「孩兒茶」在「驪龍珠」方劑中的作用是輔佐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配合主藥,增強療效。

「驪龍珠」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沒藥,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入絡,促進藥效: 沒藥氣味芳香,可以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在「驪龍珠」方劑中,沒藥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驪龍珠」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分析

根據《外科十三方考》及《濟陽綱目》的記載,驪龍珠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及癰疽腫毒。

  • 《外科十三方考》 提到,驪龍珠為癰疽總方,專治一切癰疽腫毒,不論已潰未潰,俱能散毒收口,生肌長肉。此方與鱗鯉丸、金蚣丸類似,但方中蜈蚣用量及製法有別,並以荷葉包炮全蠍。可推測驪龍珠在治療癰疽腫毒方面,具有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

  • 《濟陽綱目》 則明確記載「驪龍珠,治中風百證。」 此外,《濟陽綱目》中還記載了一個名為「追風散」的方劑,用於治療一切急風、角弓反張、四肢抽掣、牙關緊急、骨節疼痛及破傷風。追風散的組成包含川烏、南星、附子、白附子、白花蛇、丹砂、蠍梢、膩粉、麝香等藥物,這些藥物具有溫陽、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這有助於推斷驪龍珠在中風方面的治療機制。

治療原理推測

綜合上述古文記載,並結合方劑組成藥物的功效,推測驪龍珠的治療原理如下:

  1. 中風方面: 方中白花蛇祛風通絡,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兩者合用可疏通經絡,祛除風邪。馬錢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沒藥行氣活血、鎮痛,可緩解中風後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結合《濟陽綱目》中追風散的功效,可見溫陽、祛風是主要治療方向。

  2. 癰疽腫毒方面: 半夏燥溼化痰,寒水石清熱瀉火、利尿排膿,有助於消除癰疽的紅腫熱痛。虎骨強筋壯骨、舒經活絡,可促進患處恢復。孩兒茶收斂瘡口、消炎殺菌,與乳香沒藥合用,可促進傷口癒合,生肌長肉。

綜上所述,驪龍珠可能通過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長肉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中風和癰疽腫毒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驪龍珠,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白花蛇5錢(酥油炙),番木鱉1個(酥炙),半夏1錢5分,虎脛骨1兩(酥炙),麻黃3錢(去節),乳香3錢,寒水石4兩(鹽泥固,火煅紅),孩兒茶1錢5分,沒藥3錢。 主治: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