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捶膏中加入天麻,主要是考慮其兩方面功效:
1. 舒筋活絡:天麻性平、味甘,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千捶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天麻的舒筋活絡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安神定志:天麻還能平肝熄風、安神定志,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頭暈、失眠等症狀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來說,天麻在千捶膏方中,既能緩解疼痛,又能安神定志,有助於提高藥效。
千捶膏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杏仁可以起到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千捶膏的止咳效果。
- 消腫排膿: 杏仁還具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腫痛,杏仁可以幫助消散腫塊,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在千捶膏方中,杏仁可以配合其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材,共同發揮消腫排膿的作用。
千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雄黃。雄黃在中醫中被廣泛使用,因其具備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物,它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消炎的作用,因而能夠有效地用於治療中毒和皮膚病等症狀。
其次,雄黃含有的砷化物質雖然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是有毒的,但在中醫理論中,適量使用具有療效,可以平衡體內的陰陽,促進氣血循環,強化免疫力。此外,雄黃的獨特性質使其在哮喘、風濕病及某些皮膚癢症中發揮著積極的療效。
然而,由於雄黃的潛在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因此,其在千捶膏中的運用,應該基於對病症的具體分析和中藥配方的綜合考量,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千捶膏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祛風止痛: 乳香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因此,千捶膏中加入乳香,可發揮其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病症的效果。
千捶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生肌斂瘡: 沒藥亦具生肌斂瘡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潰瘍等症,能加速組織再生,促進傷口修復。
因此,千捶膏中加入沒藥,能夠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並促進傷口癒合,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綜合作用。
千捶膏是一種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情況。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不無道理的。輕粉,主要成分為硫酸鈣,具有一定的固結性和吸附性。其在千捶膏中的作用不僅是增強膏劑的粘附性,使藥物能更好地附著於皮膚表面,還能幫助藥劑深層滲透,發揮療效。
此外,輕粉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防止外部感染,促進創傷癒合。因為外傷處常伴隨著皮膚破損,使用輕粉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保護受傷部位,減少炎症反應。
總之,千捶膏中加入輕粉,既能提升藥效,又能加強膏劑的物理特性,是一種切合臨牀需要的重要成分。這使得千捶膏在中醫治療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有效。
千捶膏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等症狀,白芨能有效止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白芨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在千捶膏中,白芨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消腫止痛效果。
千捶膏中加入松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松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千捶膏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松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起到協同作用。
二、粘合固定,促進癒合: 松香具有較強的粘性,能將藥物牢固地粘附在患處,起到固定作用,有利於藥物滲透,促進傷口癒合。同時,松香還能形成保護膜,防止傷口感染,加速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千捶膏」,以天麻、杏仁、雄黃、乳香、沒藥、輕粉、白笈、松香八味藥材組成,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瘧疾、瘰癧、癰瘍膿腫、乳瘍乳發、胸臂諸癰、消除無名惡瘡、腹中痞塊等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之效,常治癲癇、驚風、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之效,可治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乳香為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之藥,常治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蟲蛇咬傷、腰膝酸軟疼痛、風濕痺痛、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千捶膏集八味藥材之功,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瘧疾、瘰癧、癰瘍膿腫、乳瘍乳發、胸臂諸癰、消除無名惡瘡、腹中痞塊等症,功效顯著,是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白膠香16兩,蓖麻子20兩,乳香1兩2錢,沒藥1兩2錢。解毒消腫止痛。
上藥各為細末,和勻,打一千捶後,再加銀朱2兩5錢、麝香8分,拌勻,攤油紙上,貼於患處。
外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捶膏,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松香(明淨者,爲末)不拘多少,蓖麻子仁。 主治:瘡瘍。
千捶膏, 出處:《急救經驗良方》。 組成:鮮桃仁1兩,松香3兩,樟腦3錢,朱砂5分。 主治:去腐生新。主治:大小火癤,及初起紅腫疼痛麻癢之癤。
千捶膏,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蓖麻49粒,杏仁49個,山豆仁49個,胡桃仁49個,楓香脂4兩,乳香2錢半,沒藥2錢半。 主治:一切無名惡瘡。
千捶膏,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天麻子(肉)1兩,杏仁(去皮)7錢,雄黃5錢,乳香7錢,沒藥7錢,輕粉3錢,白及2兩(俱另爲末),松香1斤(另末)。 主治:瘰癧。
千捶膏,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 千捶膏(《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組成:瀝青1斤6兩,杏仁49粒,乳香1兩,沒藥1兩,輕粉2錢,香油5兩,黃蠟4兩。主治:外消癰疽。 。 主治:外消癰疽。
千捶膏, 出處:《吉人集驗方》下集。 組成:貝母子2兩,制松香1兩,阿魏6錢,兒茶4錢,銀朱6錢,沒藥6錢,炙文蛤8錢,掃盆3錢,川烏3錢,草烏3錢,生南星4錢,生半夏4錢,炙甲片5錢,桂心2錢,腰黃6錢,公丁香6錢,母丁香6錢,土狗6錢。 主治:癰疽發背,疔瘡流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