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神煎方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其活血化瘀之性,疏通經絡,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
- 消腫止痛: 桃仁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方中以其消腫止痛之性,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
三神煎方劑中包含三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散結: 三稜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散結之功效。三神煎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而三稜可有效化解血瘀,疏通經絡,改善血行,有助於緩解疼痛和促進經血排出。
- 活血化瘀: 三神煎亦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三稜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加速傷勢恢復。
總之,三稜在三神煎方劑中起着破瘀散結、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三神煎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熱症,如發熱、口渴、咽痛、心煩等,能夠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鱉甲還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腫塊堅硬等病症,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三神煎中加入鱉甲,可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三神煎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三神煎,出自《雞峰普濟方》,主要由桃仁、三稜、鱉甲三味藥組成,主治虛勞癥瘕,結塊不消者。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記載三神煎主治“虛勞癥瘕,結塊不消者”。
- **虛勞:**指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表現為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衰退。
- **癥瘕:**指腹內結塊,或硬或軟,推之不移,或痛或不痛的一類病證。癥指有形可見,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的病症;瘕指無形可徵,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的病症。
- **結塊不消:**指腹內結塊堅硬,長期不消散。
綜合而言,三神煎主要用於治療因虛勞而導致的腹內結塊,且結塊堅硬難消的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三神煎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理論。
桃仁: 活血祛瘀,潤燥滑腸。其主要功效在於活血化瘀,為方中君藥。古文記載其用量最大(一千二百粒),並先煎取汁,可見其重要性。桃仁活血之功強,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三稜: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其主要功效在於破血行氣,協助桃仁活血化瘀,並能消積止痛,為方中臣藥。三稜破血之力較強,對於堅硬的癥瘕結塊有較好的消散作用。
鱉甲: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其主要功效在於軟堅散結,滋陰清熱,為方中佐藥。鱉甲鹹寒入肝腎,能滋陰潛陽,軟化堅硬的癥瘕結塊,並能清解虛勞所致的虛熱。
三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桃仁活血,三稜破血,二者合用,可強力破除瘀血,消散癥瘕;鱉甲軟堅散結,並能滋陰清熱,防止活血破血藥物耗傷陰液。
此外,古文記載的製備方法中,先煎桃仁汁,再加入三稜、鱉甲末,並加入好酒同煎,最後製成膏狀。這種製備方法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充分溶出和吸收,增強藥效。酒能活血通絡,助藥力,也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總結:三神煎通過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物組合,針對虛勞癥瘕結塊不消的病機,達到消散癥瘕、改善虛勞症狀的目的。其配伍精妙,製備考究,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整體施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桃仁1300(1200)粒(湯浸,去皮尖雙仁,研,旋以水濾取濃汁五升),荊三稜3兩(炮裂,銼),鱉甲3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
上件藥,除桃仁外,搗羅為末。
於鐺中先煎桃仁汁耗一半,下2味藥末,以木篦不住手攪,煎良久;又下好酒3升,煎如稀餳,收瓷瓶中盛。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熱酒1中盞,調下1茶匙。
忌莧菜、生冷、濕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神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神煎,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官桂1錢半,白芍(酒炒)2錢,甘草5分。 主治:心腹疼痛,不論寒熱新久。
三神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桃仁1300(1200)粒(湯浸,去皮尖雙仁,研,旋以水濾取濃汁5升),荊三棱3兩(炮裂,銼),鱉甲3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 主治:虛勞癥瘕,結塊不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