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菀等十味丸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是因為紫菀具有以下功效:
- 潤肺止咳: 紫菀味辛性溫,入肺經,能潤肺燥,化痰止咳。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紫菀能有效改善。
- 宣肺降氣: 紫菀能宣散肺氣,使肺氣下降,對於氣喘、肺氣上逆等症狀,紫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紫菀在紫菀等十味丸中,起到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紫菀等十味丸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咽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氣鬱閉、痰涎壅盛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清除肺部水氣,減輕肺部腫脹,進一步改善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因此,桑白皮的加入,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紫菀等十味丸的宣肺止咳、利水消腫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紫菀等十味丸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散結:射干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散結的功效。它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壅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與紫菀等其他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 宣肺利氣,散結消腫:射干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有宣肺利氣、散結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氣閉塞,促進痰液排出,緩解氣喘、咳嗽等症狀。同時,它還能有效緩解因痰濁凝結所致的咽喉腫痛、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紫菀等十味丸中加入百部,主要是針對其潤肺止咳的功效。百部性溫,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止咳化痰、殺蟲的作用。
方劑中紫菀、款冬花等藥物以潤肺止咳為主,而百部則能增強其止咳化痰的作用,同時對於伴有蟲積的咳嗽,百部亦可起到殺蟲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紫菀等十味丸中包含麻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的功效。紫菀等十味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麻黃的宣肺解表作用,可幫助患者開泄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麻黃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相配,可以相互協同,增強藥效。麻黃的宣肺解表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到達病竈,進一步發揮止咳化痰的作用。
紫菀等十味丸中加入葛根,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宣肺解表,通絡止痛:葛根味甘性涼,具有解肌發表、透疹止痛的功效,可協助紫菀、款冬花等宣肺化痰藥,緩解外感風寒、咳嗽氣喘等症狀。
2. 舒筋活絡,緩解疼痛:葛根入藥,能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與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相配合,可有效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葛根在紫菀等十味丸中起到輔助宣肺解表、通絡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紫菀等十味丸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紫菀等十味丸主要針對燥熱咳嗽,而地骨皮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可以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 平衡藥性:方劑中含有辛溫燥烈的藥材,如紫菀、款冬花等,地骨皮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紫菀等十味丸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 升麻性溫,可散寒止痛: 方劑中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性寒,用於止咳化痰,但容易寒凝氣滯,影響藥效發揮。升麻性溫,可溫陽散寒,有助於溫通經絡,促進藥物運行,提高療效。
- 升麻能疏散風邪,促進氣血運行: 方劑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升麻具有疏風解表,散寒解毒之功效。升麻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祛除風寒,改善氣血循環,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紫菀等十味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方中紫菀、款冬花等辛溫藥性燥烈,易傷陰耗津,生地黃可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
- 滋陰潤肺: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以緩解紫菀、款冬花等藥物燥性引起的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等症狀,使藥物更加柔和,療效更佳。
紫菀等十味丸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原因:
- 瀉火消痰: 芒硝味苦鹹,性寒,具有瀉火、消痰、利水等功效。方中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止咳化痰,但可能留有痰熱,芒硝可協同其清熱化痰,使藥效更顯著。
- 引藥下行: 芒硝能引導藥力下行,使藥物更好地作用於肺、脾、腎等部位,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也避免藥物停滯於上焦,造成副作用。
總之,芒硝在紫菀等十味丸中,發揮著清熱化痰、引藥下行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菀等十味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外臺秘要》記載:「又依前生地黃等七味飲,雖得暫瘥,於後還發,宜合紫菀等十味丸方。」此段文字指出,單純使用生地黃等七味藥組成的方劑治療熱嗽,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容易復發。因此,王燾認為應當使用「紫菀等十味丸」來治療。
結合方劑組成成分的功效,我們可以分析「紫菀等十味丸」的治療原理:
本方以紫菀、百部、桑白皮、射干、麻黃為主要組成,以達到止咳化痰、平喘定喘的功效。其中:
- 紫菀、百部專門針對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 桑白皮、射干則能清肺降氣,進一步強化止咳平喘的效果。
- 麻黃則能宣通肺氣,使氣道通暢,有助於痰液排出。
此外,方劑中還加入了葛根、升麻,這兩味藥具有解肌退熱、疏風散熱的作用,可以緩解熱嗽引起的身熱、惡寒等表證。
地骨皮、生地黃則能涼血清熱、滋陰降壓,針對熱嗽的病因,從根本上清解內熱,滋陰潤肺。
最後,芒硝在此方中主要起到軟堅散結的作用,可能有助於化解痰熱壅滯於肺所形成的痰結。
綜上所述,「紫菀等十味丸」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既能針對熱嗽的症狀,如咳嗽、痰多、喘促,又能針對其病因,如肺熱、陰虛,還能兼顧表證,如身熱、惡寒,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根據《外臺秘要》的記載,結合方劑組成,可以推斷「紫菀等十味丸」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熱嗽。
「紫菀等十味丸」通過宣肺、清熱、化痰、滋陰等多種途徑,針對熱嗽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使其療效更加持久,不易復發。
傳統服藥法
紫菀5分,桑白皮6合,射乾4兩,百部根5兩,麻黃2兩(去節),乾葛5兩,地骨皮4兩,升麻4兩,乾地黃6兩,芒消6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15丸,稍稍加至30丸,以竹瀝送下,1日2次。
忌蕪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化痰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麻黃、葛根等發汗解表藥物,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菀等十味丸, 出處:《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紫菀5分,桑白皮6合,射乾4兩,百部根5兩,麻黃2兩(去節),乾葛5兩,地骨皮4兩,升麻4兩,乾地黃6兩,芒消6兩。 主治:熱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