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炭阿膠湯

SI TAN A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4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4%
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7%
腎經 7%
膽經 3%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炭阿膠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方劑中炭類藥性偏燥熱,金銀花可中和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同時也輔助清熱解毒,改善因熱毒所致的症狀。
  2. 疏散風熱: 金銀花善於疏散風熱,可幫助患者緩解因風熱所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四炭阿膠湯中加入金銀花,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

四炭阿膠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滋陰涼血。

四炭阿膠湯以四種炭藥為主,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但其藥性偏燥,容易耗傷陰液。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功效。

加入生地黃,可緩解四炭藥的燥性,避免傷陰,並增強涼血止血的效果,使藥物更加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生地黃還可以滋養心肝腎陰,促進血液生成,有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四炭阿膠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阿膠燥性: 阿膠性滋膩,易於助濕生痰,而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可緩解阿膠的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服用後口乾舌燥等不適。
  2. 滋陰養血,柔肝止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作用,與阿膠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滋陰養血、緩解疼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血虛所致的痛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等。

四炭阿膠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四炭阿膠湯以溫補為主,加入黃芩可平衡藥性,避免溫補過度,並能清解因熱毒所致的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黃芩能涼血止血,而阿膠滋陰補血,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四炭阿膠湯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等症狀。

四炭阿膠湯中包含阿膠,主要源於其 補血止血 的功效。阿膠為驢皮經熬製而成,性質滋潤、甘平,入肺、肝、腎三經,具有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止血 等功效。

方中以四炭(黑炭、磁炭、焦炭、龍骨炭)清熱解毒,但容易耗傷陰血,而阿膠則能 滋陰補血,避免因清熱解毒而造成陰血虧虛。此外,阿膠還有 止血 的功效,可以輔助四炭止血,提高療效。因此,阿膠的加入是四炭阿膠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四炭阿膠湯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組成精妙,旨在滋陰補血,止血安胎。方中包含山藥,此藥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擅長補脾益肺,固腎澀精。山藥富含多醣體及黏液質,能增強體內免疫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久瀉不止者尤為適用。在四炭阿膠湯中,山藥與阿膠相互配合,阿膠補血滋陰,山藥則固腎健脾,共同起到滋補肝腎、調理陰血之效。山藥還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使之更適合於治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崩漏、月經過多,以及孕婦的保胎需求。因此,山藥在四炭阿膠湯中不僅是滋補佳品,也是平衡陰陽、固攝下元的重要成分。

四炭阿膠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四炭阿膠湯主治血虛寒凝、氣血瘀滯,而陳皮可助於理氣化痰,促進血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2. 和胃降逆: 阿膠性滋膩,容易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陳皮則能和胃降逆,緩解阿膠的滋膩之性,防止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藥物更易吸收。

因此,四炭阿膠湯中加入陳皮,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的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四炭阿膠湯為一溫補止血之經典方劑,其中石蓮子炭扮演著重要角色。石蓮子即為蓮子烘焙至炭化的製品,性味甘澀平,歸脾腎經,擅長收澀固脫、止血安神。本方以阿膠為君,滋陰補血;配伍石蓮子炭,旨在增強其收澀止血之效,並兼顧安神定志。尤其對於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崩漏、吐血等,石蓮子炭能輔助阿膠迅速止血,同時防止過度耗傷正氣,使療效更為全面。此外,石蓮子炭還能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確保藥力充分吸收利用,從而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炭阿膠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銀花炭(錢半)
  • 條芩炭(錢半)
  • 白芍炭(錢半)
  • 生地炭(三錢)
  • 真阿膠(錢半)
  • 炒黃淮藥(三錢)
  • 廣陳皮(錢半)
  • 甜石蓮(錢半)

古籍記載及主治:

根據《濕溫時疫治療法》記載,「四炭阿膠湯」見於雷少逸先生醫案。雖未直接記載其主治病症,但從其應用情境及組成分析,可推斷其主要針對 濕溫時疫後期,熱邪未盡,陰液受損,出現痢疾 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劑名為「四炭」,突顯其用藥特色,即金銀花、條芩、白芍、生地四味藥材均炮製成炭。炭劑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並能增強清熱解毒、滋陰之效。

  1. 清熱解毒,收澀止痢:

    • 銀花炭、條芩炭:清熱解毒,且炭劑能收斂止瀉。條芩炭更可清利濕熱,有助於治療濕熱痢疾。
    • 甜石蓮: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痢疾的症狀。
  2. 滋陰養血,修復腸道:

    • 生地炭:滋陰涼血,又能止血。炭劑增強其收澀作用。
    • 真阿膠:滋陰補血,潤燥止血,是滋補的要藥,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
    • 炒黃淮藥:即炒山藥,健脾益胃,固澀止瀉,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利於恢復正氣。
  3. 調和脾胃,理氣止痛:

    • 白芍炭:柔肝止痛,調和肝脾,緩解腹痛。
    • 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減輕腹脹等不適。

綜合分析:

「四炭阿膠湯」以清熱解毒、收澀止痢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滋陰養血、調和脾胃,適用於濕溫時疫後期,餘熱未清,陰液耗傷,出現痢疾等症。方中四味藥材炮製成炭,增強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阿膠、山藥滋陰補虛,修復腸道;白芍、陳皮調和脾胃,緩解疼痛。全方標本兼顧,寒溫並用,攻補兼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文獻記載的應用:

古文提到四炭阿膠湯是應用於「人參芍藥湯,加駐車丸」之後,「待痛止痢減,即用四炭阿膠湯,清餘熱,滋任陰,以善其後」。這說明了此方是在痢疾的主要症狀得到緩解後,用於清理餘邪、滋養陰液的收尾方劑。

總結:

「四炭阿膠湯」是一個針對濕溫時疫後期,餘熱未盡,陰液耗傷所致痢疾的有效方劑。其以清熱解毒、收澀止痢為主,兼顧滋陰養血、調和脾胃,體現了中醫的辨證論治和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銀花、生地、白芍、黃芩(4者均炒為炭)、阿膠(炒珠)、山藥(炒黃)、陳皮、石蓮。
五色痢:鄂渚余某之甥,患痢兩月余矣,憔悴不堪,夜不成寐,渴飲不食,脈數苔無,取觀所下之痢,五色雜見。豐曰:此五色痢也,乃凶症耳。石頑有雲:痢下五色,膿血稠粘,滑泄無度,多屬陰虛。今此證分明久痢傷腎,下焦不攝,即先哲所謂陰虛痢是也。斯時即有濕證所彰,亦不能投之滲利。當用本方,連嘗三四服,遂中肯矣。登圊略減數遭,惟口渴寐少,脈轉小數,欠力欠神,此氣血津液,皆虧損也。照前方除去枯芩,加入東參、炙草,夜交藤,服數劑更為合拍。後用六味合四君為主,調治月余,始得痊可。
《濕溫時疫治療法》本方用銀花炭、條芩炭、白芍炭各一錢半,生地炭三錢,真阿膠一錢半,炒黃淮藥三錢,廣陳皮、甜石蓮各一錢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陰虛之體患五色痢,但陰虛內熱者慎用。
  • 本方中金銀花、生地黃、白芍、黃芩、阿膠、山藥、陳皮、石蓮均為中藥,使用前應諮詢醫師。

相同名稱方劑


四炭阿膠湯, 出處:《時病論》卷三。 組成:銀花、生地、白芍、黃芩(4者均炒爲炭)、阿膠(炒珠)、山藥(炒黃)、陳皮、石蓮。 主治:陰虛之體患五色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