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觀蘆吸散

萬山觀蘆吸散

WAN SHAN GUAN LU X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20%
心經 14%
肝經 12%
胃經 7%
腎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山觀蘆吸散中加入款冬花,乃取其潤肺止咳之效。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寒咳、痰多、氣喘等症狀尤為有效。方中以款冬花配合其他藥材,如蘆根、觀音草等,共同發揮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呼吸道炎症,改善呼吸不暢等症狀。

「萬山觀蘆吸散」方中包含「白礬」,乃因其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

方中白礬與其他藥物配伍,旨在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白礬能吸附濕氣,止癢止痛,並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故為方中重要組成藥物之一。

萬山觀蘆吸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方中多用辛辣之品,如紫蘇、桔梗等,容易燥烈傷肺。甘草可中和其燥性,避免對肺部造成損害,使藥性更為平和。

二、 補氣益脾: 甘草具備補氣益脾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促進疾病康復。這對於因外感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病症,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萬山觀蘆吸散」方中包含肉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溫經通絡之效。

方中蘆根、麥冬、天花粉等清熱生津,而肉桂溫陽散寒,起到寒溫相濟的作用,既能清熱潤燥,又能溫陽化痰,更能促進津液運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此外,肉桂還有溫經通絡之效,可以改善寒邪凝滯所致的胸悶氣短,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萬山觀蘆吸散主治「男婦一切風寒咳嗽喘急」,其核心在於風寒外邪襲肺,導致肺氣宣降失常,引發咳嗽氣喘。古代醫家設計此方以「吸入給藥」直接作用於咽喉、氣道,迅速緩解咳喘,符合「急則治標」思路,尤其適合痰阻氣逆之實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款冬花(3錢)

    • 性溫潤,專入肺經,傳統用於止咳化痰,尤其擅長緩解寒咳久嗽。其辛散之性能宣肺,微溫之性可散寒,為方中主藥之一。
  2. 鵝管石(2錢)

    • 味甘性溫,質地輕浮,傳統認為能「溫肺化痰,納氣平喘」。其礦物特性可能通過吸附作用助痰排出,且「管」形意象暗合通利氣道之效,助藥力直達病所。
  3. 佛耳草(2錢)

    • 即鼠麴草,性平偏溫,能化痰止咳,民間多用於寒性痰嗽。其配伍款冬花可增強溫化寒痰之力,針對風寒夾痰之病機。
  4. 枯礬(5分)

    • 煅後燥性更強,能收斂肺氣、燥濕化痰,對咳嗽痰多黏稠者尤宜。少量用之,既可固肺防氣耗散,又避免過度收澀礙邪。
  5. 炙甘草(1錢半)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並能潤肺緩急,減少吸入藥物對咽喉的刺激,同時制約枯礬之燥烈。
  6. 官桂(1錢)

    • 辛溫散寒,引火歸元,助陽氣振奮以驅散風寒。其溫通之性可促進肺氣宣發,與款冬花協同增強解表散寒效力。

【全方配合原理】

  • 散寒溫肺為主:款冬花、官桂溫散風寒,佛耳草佐助化痰,針對「風寒襲肺」根本病機。
  • 直接給藥起效速:通過竹筒吸入,使藥物直達呼吸道,快速緩解氣道痙攣與痰阻,尤其適合喘急標證。
  • 標本兼顧:枯礬斂肺防氣耗,炙甘草護中,鵝管石納氣,在攻邪時兼顧正氣,避免宣散過度。

此方體現「急症外治」思維,結合溫散、化痰、收斂三法,結構簡潔而重點明確,符合古代治療風寒咳喘「就近給藥」的實用主義特色。

傳統服藥法


款冬花3錢,鵝管石2錢,佛耳草2錢,枯礬5分,甘草(炙)1錢半,官桂1錢。
止嗽。
上為細末。
每服1錢,竹筒吸入喉內,日夜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風寒咳嗽喘急,症見咳嗽痰多、胸悶氣喘、咽喉腫痛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津。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萬山觀蘆吸散, 出處:《醫統》卷四十四。 組成:款冬花3錢,鵝管石2錢,佛耳草2錢,枯礬5分,甘草(炙)1錢半,官桂1錢。 主治:止嗽。主治:男婦一切風寒咳嗽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