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靈丸

XING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0%
心經 13%
肝經 11%
胃經 9%
膀胱經 9%
腎經 8%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杏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甘草、硃砂等。其中,硃砂的使用有其特定的理由。

硃砂是一種礦物藥材,以其清心安神、鎮靜的特性而聞名。它含有的汞成分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和安神的功效,可以幫助調和心神,改善因焦慮、失眠引起的各種症狀。此外,硃砂在中藥方劑中常被用來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在杏靈丸中,硃砂與杏仁等其他成分共同作用,增強了其對呼吸道的保護和改善作用。硃砂的存在有助於平穩情緒,進一步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適用於多種因情緒或壓力引起的身心症狀。因此,硃砂在杏靈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助於實現方劑的整體機能。

杏靈丸方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杏靈丸主治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去除肺中痰濕,使咳嗽痰多症狀得以改善。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濕阻滯胃氣,導致嘔吐的症狀,半夏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杏靈丸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改善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嘔吐症狀。

總之,半夏在杏靈丸中發揮著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杏靈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心血管循環,有助於治療心脈瘀阻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與杏靈丸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川芎等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 止血止痛:五靈脂亦有收斂止血作用,可改善因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月經量多、崩漏等,同時也能緩解心脈瘀阻引起的疼痛感。

因此,五靈脂的加入能全面提升杏靈丸的活血化瘀、止血止痛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心脈瘀阻所致的相關疾病。

杏靈丸中添加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便的作用。杏靈丸主治痰濕壅肺、咳嗽喘促、胸膈滿悶等症,而葶藶子能利水化痰,消散肺中痰濕,輔助杏靈丸達到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效果。
  2. 潤腸通便: 葶藶子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對於痰濕阻滯腸道所致的便祕,也有改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杏靈丸中含有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其所含苦杏仁苷能分解成氫氰酸,具有抑制呼吸中樞、止咳化痰的作用。
  2. 降氣平喘: 杏仁亦可降氣平喘,對於咳嗽痰多、喘息氣促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杏仁在杏靈丸方劑中,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共同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杏靈丸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軟堅散結的功效。杏靈丸主治肺熱痰咳、胸悶氣喘,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能幫助排除肺熱,並利潤痰液,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化痰散結: 文蛤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可幫助消散痰液凝結而成的痰核,進一步改善呼吸道阻塞,緩解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文蛤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利濕,更能化痰散結,與杏靈丸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肺熱痰咳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杏靈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楊氏家藏方》記載,「杏靈丸」主治小兒咳嗽涎盛,上氣喘急,神志昏憒

治療原理

「杏靈丸」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透過各藥材的功效組合,達到化痰降氣、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的作用,進而緩解小兒因痰涎壅盛導致的咳嗽、氣喘和神昏等症狀。以下是各藥材在方劑中的作用分析:

  • **硃砂:**其主要作用為鎮靜安神,在方劑中針對「神志昏憒」的症狀,有助於安定患兒心神。
  •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此處取其化痰之功,以減少痰涎的生成,進而緩解咳嗽和氣喘。
  • **五靈脂:**能活血散瘀、溫經止痛。在此方中,可能取其溫通經脈、助氣機流通的作用,有助於宣暢肺氣,從而緩解喘急。
  • **葶藶子:**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葶藶子是方中的主藥之一,主要針對「上氣喘急」的症狀,通過瀉肺降氣來平息喘逆。
  •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與葶藶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平喘的作用。

此方劑以葶藶子和杏仁為主要藥物,以瀉肺降氣、止咳平喘為主;半夏燥濕化痰,減少痰涎生成;五靈脂溫通經脈,助氣機流通;硃砂鎮心安神,緩解患兒煩躁不安的情緒。五藥合用,共奏化痰降氣、止咳平喘、鎮靜安神之功。

此外,方中還使用了生薑汁和麵糊作為賦形劑。生薑汁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麵糊則起到黏合藥物、製成丸劑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朱砂2錢(別研),半夏半兩(湯洗去滑),五靈脂1兩(微炒,二味取末),甜葶藶半兩(隔紙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蛤粉炒)。
葶藶、杏仁各杵成膏,同研令勻,生薑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不宜久服。
  • 本方有化痰作用,對痰多咳嗽者有一定療效,但對痰熱壅肺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作用,對痰濕壅肺者有一定療效,但對津液不足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杏靈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朱砂2錢(别研),半夏半兩(湯洗去滑),五靈脂1兩(微炒,二味取末),甜葶藶半兩(隔紙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蛤粉炒)。 主治:小兒咳嗽涎盛,上氣喘急,神志昏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