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皮湯

YA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19%
膀胱經 19%
肺經 15%
脾經 7%
心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楊皮湯方劑中包含白楊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白楊樹皮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毒等症。
  2. 祛風止痛: 白楊樹皮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等症。

因此,白楊樹皮作為楊皮湯的主要成分,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楊皮湯中包含莽草,其原因主要在於:

  1. 祛風止痛: 莽草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之效。楊皮湯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莽草可溫經散寒,祛風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化瘀止血: 莽草亦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功效。方中含有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莽草加入可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也能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莽草在楊皮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疾病的效果。

楊皮湯中加入羌活,是基於其祛風濕、止痛之效。

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等功效。楊皮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而羌活的藥性正好可以疏通經絡、散寒除濕、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症。

楊皮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濕止痛:楊皮湯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減輕痺痛。
  2. 通絡止痺:獨活不僅能祛風濕,還能通絡止痺,使氣血運行暢通,解除痺痛,配合其他藥物,使藥效更佳,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效果。

總而言之,獨活在楊皮湯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祛風濕止痛、通絡止痺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目的。

楊皮湯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用途在於潤肺止咳,化痰平喘,而杜仲作為其中的一味藥材,具有其獨特的功效。杜仲,又名“杜仲樹皮”,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補腎強骨的藥物。其性溫,味甘,能夠進入腎經,對於腎虧引起的腰膝痠痛、疲乏無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杜仲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補腎作用,還有助於穩定肺氣,進一步促進潤肺的效果。在寒冷的季節,人體的腎氣容易受損,進而影響到肺部的健康。通過杜仲的輔助作用,可以使身體在應對寒冷和外邪時,維持更佳的抵抗力。同時,杜仲的滋補特性也有助於改善整體體質,促進氣血的流通,讓人體在康復過程中更加平衡。因此,杜仲對於楊皮湯的整體效用增強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楊皮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止癢:楊皮湯主治風濕痺痛,兼有皮膚瘙癢症狀。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散發外邪風寒,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瘙癢症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2. 配合藥性:楊皮湯中其他藥材如桑枝、秦艽等,多偏寒涼,而防風性溫,能夠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導致脾胃受損,同時也避免藥效過於猛烈,造成副作用。

楊皮湯中包含沙苑子,主要因為其補腎固精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的腎虛症狀相符。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腎經,能補腎固精、壯陽益氣,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沙苑子還兼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腎虛導致的浮腫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楊皮湯治療腎虛症狀的整體效果。

楊皮湯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夏枯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楊皮湯主要針對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目赤腫痛等症狀,夏枯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並消除肝膽部位的炎症反應。
  2. 疏肝利膽,退黃明目: 夏枯草還具有一定的疏肝利膽作用,能夠促進肝膽的排泄功能,有助於降低膽紅素水平,改善黃疸症狀。同時,夏枯草也能夠清肝明目,緩解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與楊皮湯的整體治療目標相契合。

楊皮湯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楊皮湯主治風熱上擾,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荊芥可有效疏散頭面部風熱,改善頭目不清,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二、解毒消腫,止癢止痛: 楊皮湯還兼治皮膚瘡瘍,瘙癢疼痛等症,荊芥具有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改善皮膚病症,促進傷口癒合。

楊皮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威靈仙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經絡的功效。楊皮湯主治風寒濕痹,骨節疼痛,而威靈仙可針對病因,有效地祛除風寒濕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威靈仙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血液循環障礙,進一步促進疼痛消退,恢復肢體功能。

總之,威靈仙在楊皮湯中發揮著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效果。

楊皮湯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楊皮湯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可以有效抑制溼邪,緩解皮膚瘙癢。
  2. 收斂生肌: 白礬還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幫助皮膚創面癒合,減少感染。對於溼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皮膚損傷,白礬能夠起到一定的修復作用。

總而言之,白礬在楊皮湯方劑中起到燥溼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幫助治療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楊皮湯」

組成: 白楊樹皮、莽草、羌活、獨活、杜仲、防風、沙苑子、夏枯草、荊芥、威靈仙、白礬。

主治功效: 腳氣:腳氣病。 攣痛:手腳抽筋、疼痛。 緩弱:虛弱,無力。

組成介紹:

  1. 獨活:

    • 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
  2. 杜仲:

    • 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肌肉痠痛和關節僵硬等症狀、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3.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治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
  4.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治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5. 羌活:

    •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6. 威靈仙:

    • 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
    • 治風濕痹痛、筋骨疼痛、關節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骨哽咽喉、肢體疼痛等症狀。
  7. 夏枯草:

    • 清熱瀉火、強筋骨、散結、清肝明目、補血養肝、清熱解毒。
    • 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瘰癧、癭瘤,風濕關節炎、骨質疏鬆,腎虛腰膝酸軟,虛弱疲勞。
  8. 白礬:

    • 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 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9. 沙苑子:

    • 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治氣虛、遺精、尿頻、夜尿多、腰膝酸軟等症狀。
  10. 莽草: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斂瘡止血。
    • 治風熱感冒、暑熱濕毒、泄瀉痢疾、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楊皮湯」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氣益血、強筋健骨等功效,適用於腳氣、攣痛、緩弱等症狀。方中各味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但中藥的應用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用藥而造成不良後果。

傳統服藥法


白楊皮1兩,莽草1兩,羌活1兩,獨活1兩,杜仲(銼,去皮)1兩,防風1兩,蒺藜1兩,夏枯草1兩,荊芥穗1兩,地椒1兩,威靈仙1兩,白礬1兩。
消腫毒。
上為粗末。
每用半兩,水5升,煎至4升,乘熱淋煠兩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4.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楊皮湯,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白楊皮1兩,莽草1兩,羌活1兩,獨活1兩,杜仲(銼,去皮)1兩,防風1兩,蒺藜1兩,夏枯草1兩,荊芥穗1兩,地椒1兩,威靈仙1兩,白礬1兩。 主治:消腫毒。主治:腳氣攣疼緩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