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玉丹

LU Y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綠玉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硇砂(即硃砂)主要包含了汞和硫的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療效。硇砂在中醫中被認為具備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癲癇等疾病。其所含的汞成分,雖然在現代醫學中受到一定的質疑,但在古代中醫理論中,硇砂被視為一種能夠驅邪祈安的外用藥物。

使用硇砂的原因還在於它的化學特性,相較於其他藥材,硇砂的安定性相對較高,可以在適量的前提下發揮其功效。此外,硇砂在配方中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能增強整體療效,並且有助於平衡方劑中的其他成分,使其達到最佳的效果。然而,由於硇砂含有重金屬汞,使用時必須謹慎,以防產生毒副作用。這也促使現代中醫師在方劑使用中更加重視安全性及劑量控制。

主治功效


綠玉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綠玉丹主要用於治療 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止 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中,硇砂、硃砂、龍骨、牛黃、茯苓等藥材各司其職,共同發揮療效。

  1. 溫陽散寒,祛除腎臟積冷: 硇砂為辛熱之品,具有強大的溫通作用,能夠溫陽散寒,祛除腎臟積冷。古文記載中,將硇砂單獨用酒煎煮並過濾,強調其在方劑中的核心作用。
  2. 行氣活血,疏通氣機: 腎臟積冷會導致氣機不暢,引發疼痛。硇砂與桃仁膏相伍,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二者合用可以增強行氣活血之力,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3. 安神定志,緩解疼痛: 硃砂與龍骨均有安神定驚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進而減輕疼痛。牛黃清熱解毒,也能輔助緩解疼痛。
  4. 利水健脾,扶助正氣: 茯苓能利水消腫、健脾益氣,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輔助祛除病邪。

綜上所述,綠玉丹通過溫陽散寒、行氣活血、安神定志、利水健脾等途徑,綜合調理機體功能,達到治療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止的目的。

現代應用思路

儘管綠玉丹的古方記載較為簡略,但其配伍思路和治療原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在現代中醫臨床中,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借鑒此方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思路,靈活運用相關藥物進行加減化裁,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青古錢三30文,硇砂(末)2兩。
青古錢燒、醋淬七遍,後鋪於淨地上,遍摻硇砂末令勻,用盆子合二七日,刮取硇砂,研為末。用熱醋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或10丸,以熱生薑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綠玉丹,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青古錢30文,硇砂(末)2兩。 主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可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