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膽膏

豬膽膏

ZHU D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膽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9%
脾經 9%
肝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膽膏中加入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藥理作用:

豬膽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消腫止痛之功效。其所含膽酸、膽固醇等成分,能促進肝膽分泌,改善肝功能,並有助於化解毒素,消炎止痛。

二、臨牀應用:

豬膽膏多用於治療肝膽疾病,如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症等。豬膽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炎症和黃疸症狀,而利膽退黃作用則可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豬膽膏中添加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殺菌消毒功效: 硇砂,即氯化汞,具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豬膽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功效,而添加硇砂可進一步增強其殺菌效果,適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濕疹、皮膚潰瘍等疾病。
  2. 促進組織再生: 硇砂在一定濃度下可刺激局部組織產生炎症反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從而加速傷口癒合。這也是豬膽膏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疾病的機理之一。

然而,硇砂屬於劇毒藥物,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中毒,因此,豬膽膏應嚴格按照醫囑使用,切不可自行配製或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翳障:中醫所指的翳障,即目生翳膜(如角膜癍痕、白內障等),導致視物模糊或遮睛的病症,多因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氣血瘀滯或陰虛火旺所致。《豬膽膏》以清熱瀉火、解毒退翳為核心,通過外點目眥直接作用於眼部病變,緩解翳膜遮睛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豶豬膽汁(主藥)

    • 性味苦寒,歸肝、膽、肺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瀉火明目。
    • 原理:豬膽汁含膽酸類成分,能抑菌消炎,直接作用於眼部可緩解熱毒上攻所致的紅腫翳障。
  2. 川樸消(芒硝)(佐藥)

    • 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瀉熱通便、軟堅散結。
    • 原理:外用能滲透濕熱、消腫散結,輔助豬膽汁清瀉眼部火毒,化解翳膜之瘀滯。
  3. 膩粉(輕粉)(輔藥)

    • 性味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傳統功效:殺蟲攻毒、祛腐生新。
    • 原理:微量外用可解毒防腐,抑制翳障周圍的濕熱腐潰,促進癒合。
  4. 龍腦(冰片)(使藥)

    • 性味辛苦涼,歸心、脾、肺經。
    • 傳統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 原理:具揮發性,能引藥上行、穿透翳膜,清涼鎮痛,緩解眼部不適。

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瀉火:豬膽汁配芒硝,強化瀉火解毒之力,針對肝膽火熱上炎。
  • 解毒退翳:輕粉抗菌防腐,冰片透竅散鬱,協同化解翳膜之膠結。
  • 局部滲透:全方製成膏劑外點,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內服傷正。

此方體現「苦寒清降、外用攻邪」的思路,適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實證翳障,然須辨證使用(此句為中立分析,非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豶豬膽1枚(取汁)),川樸消半分,膩粉1錢,龍腦1字。
上為細末,與豬膽相和,經一宿。
每用1小豆大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痔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膽膏,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豬膽7枚。 主治:痔瘡。

豬膽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豬膽1隻,硇砂(細研)。 主治:翳障。

豬膽膏, 出處:《經驗奇方》卷上。 組成:豬膽不拘多寡。 主治:大小無名腫毒,肉白色淡。

豬膽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豮豬膽1枚(取汁),川朴消半分,膩粉1錢,龍腦1字。 主治:眼中有瘡及胬肉,日夜不開,疼痛。

豬膽膏, 出處:《沈氏經驗方》卷上。 組成:乳香1兩8錢(去淨油,研),制松香3兩(研),沒藥1兩8錢(去淨油,研),黃明膠3兩(開水化烊),蔥汁1鍾,薑汁1鍾。 主治:疔瘡,熱毒諸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