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餅
NAO SHA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硇砂餅方劑中包含硇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硇砂的藥性: 硇砂性寒、味辛,具有攻毒殺蟲、消腫止痛、燥濕止癢等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對皮膚病、寄生蟲病等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方劑配伍: 硇砂在方劑中往往與其他藥材配伍,以發揮其最佳療效。例如,硇砂與雄黃、硃砂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殺蟲止癢的效果;與蛇牀子、苦參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抗菌消炎的作用。
因此,硇砂餅方劑中包含硇砂,主要依賴其獨特的藥性,以及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硇砂餅」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硇砂餅由硇砂、白芷、白附子、薄荷、川芎、赤芍、桂枝、甘草、乾薑、紅花等中藥組成。
藥理分析
- 硇砂: 主要功能為行氣活血,消癥散結。其辛溫之性,能通經絡,化瘀血,消散腫塊。
- 白芷: 具有祛風解表,通鼻塞的功效。可疏散風邪,宣通肺氣。
- 白附子: 具備燥濕化痰,止痛的作用。能祛寒濕,散痰結,緩解疼痛。
- 薄荷: 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可清解表熱,疏散風邪。
- 川芎: 活血調經,止痛。能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 赤芍: 涼血止痛,清熱。可清泄血分之熱,緩解疼痛。
- 桂枝: 發汗解表,溫陽散寒。能發散肌表之寒邪,溫通陽氣。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能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緩解疼痛。
- 乾薑: 溫中散寒,暖胃。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
- 紅花: 活血調經,消癥。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古文佐證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記載硇砂餅主治「代指」,即手指的病痛。該書中明確指出:
治代指。硇砂餅方> 硇砂末(一錢),白麵(一兩)> 上二味,研勻,以唾和作餅子,貼指上即瘥。
此處所載硇砂餅組成雖簡,僅有硇砂和白麵,但其治療原理與現代方劑基本一致,即利用硇砂的活血消腫功效,緩解手指疼痛。此段也表明,硇砂餅最早用於治療手指局部病痛,其主要作用是透過外敷的方式,直接作用於患處。其他諸方也提供了治療代指疼痛的思路,如使用升麻湯、豬脂湯、醬蜜塗等,但硇砂餅作為外敷藥,簡便易行,療效亦佳。
《雞峯普濟方》
《雞峯普濟方》中則更進一步地擴展了硇砂的應用範圍:
治男子婦人左脅下痛
這表明,硇砂餅不僅能治療肢體疼痛,還可用於治療脅下疼痛,尤其點明瞭針對男女性別的脅痛。此處方劑的組成,將硇砂與乾漆、沒藥、乳香合用,進一步加強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另一處記載:
上用白麵三錢與木香和為餅子,將硇砂餅子拌勻,以木香餅子包裹作球子,用銅錢二十文作一垛,上安藥球子四兩,以炭火逼候,勻遍黃色為度,碾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米飲下。
這段文字介紹了硇砂餅的製法,並改為內服,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硇砂餅使用方法的探索。木香的加入,能進一步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這種炮製方法,也提高了藥物的療效和吸收率。
《雜病廣要》
《雜病廣要》中,也提及了硇砂餅在治療婦人脅痛方面的應用:
烏金硇砂餅子,治男子婦人左脅下痛。乾漆(三兩炒取一兩),硇砂,沒藥,乳香(各一分)
可見,硇砂餅的應用不僅針對男性,對婦女脅痛也有效。此處與《雞峯普濟方》中的記載相符,再次印證了硇砂餅在治療脅痛方面的作用。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硇砂餅的主要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硇砂、川芎、赤芍、紅花等藥物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腫脹,緩解疼痛。
- 行氣散結,疏通經絡: 硇砂具有行氣的作用,可疏通經絡,消散結塊。白芷、薄荷等藥物也有疏通氣機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
- 溫經散寒,止痛: 桂枝、乾薑等藥物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能祛除體內寒邪,溫通經絡,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薄荷、赤芍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能調和諸藥藥性,緩解藥物的刺激,同時也能緩急止痛。
治療原理
硇砂餅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以下目的:
- 改善局部微循環: 活血化瘀藥物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供氧,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消除腫脹,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調暢氣機: 行氣藥物能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溫經散寒,祛除寒邪: 溫陽藥物能溫暖經絡,祛除寒邪,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無阻。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清熱解毒藥物能消除局部炎症,緩解炎症反應引起的疼痛。
- 調節整體平衡: 甘草等藥物能調和諸藥藥性,使整體達到平衡狀態,增強機體自我修復能力。
總體而言,硇砂餅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散結、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多種途徑,達到消除局部炎症、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方劑應用範圍廣泛,可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肢體疼痛和脅下疼痛。
傳統服藥法
硇砂末1錢,白麵1兩。
上為末,以唾和作餅子。
貼指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硇砂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硇砂末1錢,白面1兩。 主治:伐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