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蒸劑

硇砂蒸劑

NAO SHA ZHENG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硇砂蒸劑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硇砂具解毒消腫之效: 硇砂性寒,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可治療瘡瘍腫毒、皮膚濕疹等疾病。蒸劑製法可使藥物有效成分滲透,並能減緩藥性,利於外用治療。

二、 硇砂蒸劑以藥物為媒介: 硇砂本身毒性較強,不宜直接使用。將硇砂與其他藥物混合蒸制,可使藥性相互協調,減低毒性,同時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硇砂蒸劑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瘰癧、乳癌初發及諸結硬腫」,皆屬中醫「癥瘕積聚」範疇,為氣血瘀滯、痰毒壅結所致。

  1. 瘰癧(淋巴結結核):多因肝鬱化火、痰凝經絡,形成結塊。
  2. 乳癌初發:古稱「乳岩」,初期多責之肝胃鬱熱,痰瘀互結。
  3. 結硬腫:泛指局部腫塊,病機與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相關。

古代取硇砂外用,取其「腐蝕消堅」之性,針對腫塊初起未潰者,透過局部蒸溻,使藥力直達病所,軟堅散結。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推理:

  1. 硇砂特性

    • 性味鹹苦辛溫,有毒,古籍載其「透骨軟堅,破瘀消積」,《本草綱目》謂其「蝕惡肉,生好肌」。
    • 現代化學成分主要為氯化銨(NH₄Cl),溶於水後釋放氨氣,具刺激性,可能透過局部微環境改變(如鹼性作用)影響病理組織。
  2. 蒸溻法原理

    • 溫熱效應:乘溫蒸溻可促進局部氣血循環,增強藥物滲透。
    • 藥理作用:硇砂溶液局部作用可能造成輕度腐蝕,使堅硬腫塊鬆動,繼而逐步消散;其揮發成分(如氨)或可抑制局部病理性增生(如結核桿菌或異常細胞)。
  3. 中醫取象比類

    • 硇砂為礦物藥,質地堅硬,古人以「同氣相求」思維,用其攻逐有形之結塊,符合「堅者削之」的治療原則。

總結:此方以單味硇砂外用,結合蒸溻熱力,集中藥效於患處,體現中醫「辨病用藥」與「局部直攻」的思路,針對腫塊初期的痰瘀互結病機,以攻毒散結為核心治法。其機理可能包含化學刺激、微環境調控及物理溫熱效應的綜合作用。

傳統服藥法


硇砂3錢。
用溫湯50錢溶化,乘溫蒸溻患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硇砂蒸劑,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硇砂3錢。 主治:瘰癧、乳癌初發及諸結硬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