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散

TAO 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六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大腸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肺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6%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紅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之功效。桃紅散主治血熱妄行、心神不寧、心悸怔忡等症,龍骨可輔助清熱涼血,鎮心安神,穩定心神,緩解心悸怔忡等症狀。
  2. 固澀止血:龍骨具收斂固澀之效,可輔助止血,防止血熱妄行加重病情。桃紅散中含有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龍骨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避免過度活血化瘀,加重出血傾向。

桃紅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抑制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配合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可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
  2. 收斂止血: 白礬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收斂血管、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白礬在桃紅散中發揮著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症的效果。

桃紅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鉛丹,主要是因為鉛丹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強效的活血化瘀藥物。鉛丹的主要成分是亞鉛硫化物,具有通經活血的作用,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特別適合用於因血瘀所致的疾病。

然而,鉛丹的使用也應注意其毒性風險,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在制方和用藥時需謹慎考量。現代中醫多半會選擇其他相對安全的藥材來替代鉛丹,以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在臨牀應用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方劑,以確保療效同時保障安全。因此,雖然鉛丹在桃紅散中有其歷史用途,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主治功效


桃紅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桃紅散是一個多用途的外用及內服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瘡瘍、外傷出血、驚風、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不同典籍中記載的桃紅散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瘡及一切惡瘡,生肌斂瘡,止血止痛

這是桃紅散最主要且一致的功效。多篇文獻都提到了桃紅散用於金瘡 (即刀斧等金屬利器造成的創傷) 及各種惡瘡的治療,具有止血、止痛、生肌、斂瘡等作用。例如:

  • 《衛生寶鑒》記載桃紅散「斂瘡口、生肌肉、定血」;
  • 《聖濟總錄》指出其能治「金刃所傷,血出不止」及「金瘡,或竹木所刺,出血不止,及疼痛」;
  • 《是齋百一選方》亦載其「治金瘡,並治一切惡瘡」;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則強調其「大能散血結口」。

治療原理:

從方劑組成來看,龍骨、白礬、鉛丹、寒水石、滑石、乾葛粉、乳香等藥材均具有收斂、止血、生肌的作用。其中:

  • 龍骨:鎮靜安神,收斂固澀,可用於止血。
  • 白礬: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收斂止血。
  • 鉛丹:外用有拔毒、殺蟲、斂瘡、生肌的功效。
  • 寒水石、滑石:清熱瀉火,利水通淋,外用可清熱燥濕,收斂生肌。
  • 乾葛粉: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發表透疹的功效,外用有助於創面癒合。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這些藥物合用,能夠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緩解疼痛,並防止感染。

二、小兒急驚、慢驚、驚熱

部分文獻記載桃紅散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例如:

  • 《幼幼新書》中提到「桃紅散,壓驚。治風化涎,解傷寒,退驚熱」以及「治小兒急驚風」;
  • 《聖濟總錄》載其「治小兒慢驚風,手足瘛瘲,神情如醉」。

治療原理:

這些方劑中可能加入了辰砂、金箔等成分。

  • 辰砂(硃砂):具有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癲癇等症。
  • 金箔:具有鎮心,安神,解毒的功效。

這些成分的加入,使得桃紅散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從而可以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等症狀。

三、頭痛、頭眩、咽喉腫痛

部分文獻中還提到了桃紅散用於治療頭痛、頭眩、咽喉腫痛等症狀,例如:

  • 《女科百問》載其「治男子婦人氣虛。攻注頭目昏眩。偏正頭疼。夾腦風」;
  • 《雞峰普濟方》指出其可治「頭眩」;
  • 《聖濟總錄》則提到其能治「喉中生瘡,咽嗌痛,咽物有妨」及「咽喉痛」。

治療原理:

在這些方劑中,可能加入了白附子、黃連、檳榔、硼砂等成分。

  • 白附子:具有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痰壅,口眼喎斜,偏頭痛等症。
  • 黃連、檳榔: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硼砂:外用清熱解毒,消腫防腐。

這些成分的加入,使得桃紅散具有一定的祛風、清熱、解毒作用,從而可以用於治療頭痛、頭眩、咽喉腫痛等症狀。

四、三消渴疾

《聖濟總錄》中記載桃紅散可用於治療「三消渴疾」。

治療原理:

此處桃紅散可能含有硝石、茜根、鉛霜等成分。

  • 硝石:具有清熱,消腫,利尿,軟堅散結的功效。
  • 茜根:具有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 鉛霜:外用具有收斂,消腫,防腐的功效。

這些成分的加入,使得桃紅散可能具有一定的清熱、利尿作用,從而對三消渴疾可能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此處記載較為簡略,其具體治療機理尚需進一步考證。

總結

綜上所述,桃紅散是一個用途廣泛的方劑,其主要功效包括:

  1. 治療金瘡及各種惡瘡,具有止血、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
  2. 治療小兒驚風,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
  3. 治療頭痛、頭眩、咽喉腫痛,具有一定的祛風、清熱、解毒作用。
  4. 可能對三消渴疾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典籍中記載的桃紅散組成略有差異,其具體功效也有所側重。後世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藥物組成進行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麒麟竭。
上為末。
敷之。
《聖濟總錄》本方用法:以自津唾調,日夜頻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關疾病


氣喘扁桃腺炎腳氣病糖尿病小兒驚巒鼻塞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鏈球菌性咽喉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急性會厭炎鼻息肉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桃紅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二。 組成:巴豆(去殼)半粒,磁石(研)。 主治:諸疔不出者。

桃紅散, 出處:《百一》卷十三。 組成:上等虢丹、軟石膏不拘多少(火煅通紅)。 主治:長肉生肌。主治:金瘡及一切惡瘡。火燙,爛腿瘡。

桃紅散, 出處:《活法機要》。 組成:滑石4兩,乳香2錢,輕粉2錢,小豆粉1錢,寒水石3兩(燒)(1方改小豆粉爲定粉1兩)。 主治:斂瘡生肌定血,闢風邪。主治:瘡瘍。

桃紅散, 出處:《百一》卷十六。 組成: 桃紅散(《百一》卷十六。)出處:《百一》卷十六。組成:龍骨半兩,白礬半兩(飛),黃丹少許(飛)。主治:生瘡口。 。 主治:生瘡口。

桃紅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天南星3兩(用白礬半兩,甘草1兩,生薑1兩,切片,河水6升,同煮水盡,去生薑、甘草,將天南星,焙乾令用),甘草半兩,紫河車半兩,白附子1分,白僵蠶1分,蟬殼3錢。 主治:小兒驚熱,傷風喘嗽,潮熱,及斑瘡未出者。

桃紅散,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石膏1斤(黃泥封固,煅過),白礬2兩(飛過),血竭1兩(别研),黃丹(細研,火飛過,水飛過)3兩,松糖(别研)3兩,五倍子3兩,粉霜3兩,龍骨2兩(别研)。 主治:散血結口。主治:積年不效,朽爛瘡口,金瘡箭射,打碎皮破,血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