聤耳流膿藥

TING ER LIU NONG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大腸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肺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6%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聤耳流膿藥中加入龍骨,主要考量其收斂止血,固澀止瀉之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血生肌之效。對於聤耳流膿患者,龍骨可收斂耳道滲出液,止住膿液流出,同時促進創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此外,龍骨還可固澀腎氣,防止耳內氣血運行不暢,進而減少膿液的產生。

因此,聤耳流膿藥中加入龍骨,可有效控制膿液流出,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聤耳流膿藥方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聤耳流膿常因濕熱蘊結、蟲毒浸淫引起,白礬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改善耳部濕熱症狀,控制膿液分泌。
  2. 收斂止血:白礬亦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聤耳流膿伴隨耳部充血、滲出,白礬能收斂局部組織,減少滲出,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血的目的。

綜上所述,白礬在聤耳流膿藥方中,能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改善耳部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是治療聤耳流膿的常用藥材。

中藥方劑「聤耳流膿藥」的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處方,因為鉛丹屬於重金屬,具有劇毒性,不可內服。

其原因在於:

  1. 鉛丹具有強烈毒性:鉛丹進入人體後,會損害神經系統、肝臟、腎臟等器官,導致各種中毒症狀,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2. 耳部疾病需謹慎用藥:耳部組織敏感脆弱,使用含有重金屬的藥物,容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加重病情。

因此,使用「聤耳流膿藥」極其危險,切勿自行配藥或服用,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

主治功效


聤耳流膿藥方劑功效分析

本文針對古方「聤耳流膿藥」及其相關文獻記載,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聤耳流膿藥的主要組成藥物為龍骨、白礬(或枯礬)、鉛丹(或黃丹)。《瘍科綱要》中記載的方劑略有不同,使用了龍骨、枯礬、黃丹與元寸,並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藥。 以下分別分析各藥材的功效及方劑的整體作用機理:

1. 龍骨: 方中龍骨的功能為「固精止遺,鎮靜安神,收斂止汗,生肌斂創,強骨養血」。 在治療聤耳流膿方面,其關鍵作用在於收斂止血,生肌斂創。龍骨的收斂作用可以減輕耳內滲出,促進創面癒合,減少膿液分泌。 其補益作用則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病竈修復。

2. 白礬/枯礬: 白礬與枯礬皆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消腫殺蟲等功效。在治療聤耳流膿時,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殺蟲燥濕。耳部感染常伴有濕熱之邪,白礬/枯礬可以清除濕熱,殺滅致病菌,控制炎症反應。

3. 鉛丹/黃丹: 鉛丹與黃丹功效相似,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燥濕殺蟲、祛風止癢、收斂止血之效。在該方中,其作用與白礬/枯礬類似,亦是清熱解毒、殺蟲燥濕,並能消腫止痛,減輕耳部炎症引起的疼痛不適。 《瘍科綱要》中使用黃丹,其作用與鉛丹相似。

4. 元寸(《瘍科綱要》): 元寸藥物信息不足,難以分析其在該方劑中的具體作用機理。 推測其可能具有輔助作用,例如促進創面癒合或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方劑整體作用機理:

聤耳流膿藥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收斂止血、生肌斂創的目的。 龍骨收斂止血,促進組織修復;白礬/枯礬及鉛丹/黃丹清熱解毒、殺滅病菌,控制炎症; 整體而言,此方劑旨在清除致病因素,促進創面癒合,從而達到治療聤耳流膿的目的。 《瘍科綱要》中,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甚至只使用龍骨末,說明龍骨在方劑中具有核心作用,強調其收斂止血,促進癒合的功效。 核桃油的輔助使用,則可能起到潤滑、保護耳道黏膜,便於藥物作用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鉛丹和黃丹含有鉛成分,使用需謹慎。古方中的用量和現代藥理學研究的安全性標準有所不同,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分析僅供參考,不作為臨牀用藥指導。

傳統服藥法


龍骨3錢,枯礬3錢,黃丹2錢,元寸2分。
上各為細末。
先以核桃肉打油滴入,綿花卷淨,後入本藥,再滴核桃油2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聤耳流膿藥,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龍骨3錢,枯礬3錢,黃丹2錢,元寸2分。 主治:聤耳流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