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膠散

TAO J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0%
心包經 10%
腎經 10%
胃經 10%
肺經 10%
膽經 10%
肝經
脾經
心經
心包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膠散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止瀉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腎經。其芳香之氣可行氣止痛,且能溫腎固精,對於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腰膝酸軟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桃膠散以桃膠為主,性涼,擅長清熱解毒,但對於脾胃虛寒者可能造成寒涼之弊。加入沉香能溫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提升藥效。

桃膠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蒲黃作為成分之一。蒲黃,亦稱蒲公英或蒲草,其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的功效。因其對血液循環和濕氣排出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故在桃膠散中加入蒲黃,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療效。

桃膠本身是一種具有潤肺止咳、消腫利尿的傳統中藥材,適合用於治療因濕邪凝滯而引起的病症。然而,單獨使用桃膠有時可能不足以驅散體內潤滯的濕氣,因此需要其他藥材的輔助。蒲黃的添加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加強整個方劑的排濕作用,從而幫助改善病患的症狀。

總體而言,蒲黃在桃膠散中的作用,不僅限於藥效的增強,也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使整個方劑的組合更加協調,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主治功效


桃膠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古文內容,可以將桃膠散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沉香、蒲黃為主要成分的方劑,另一類是以桃膠、榆白皮為主要成分的方劑。兩類方劑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有所不同。

一、沉香、蒲黃版桃膠散

主治功效:

此方主要針對產後痢疾,症見下痢赤白、裡急後重、㽲刺疼痛

治療原理:

  • 產後痢疾的病因病機: 古文提到「產後下痢,非止一證,當隨所因而調之」,指出產後痢疾的病因複雜,包括外感「寒熱風濕」,內傷「喜怒憂思」,以及「勞役飢飽」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熱蘊結大腸,傳導失司。
  • 沉香: 辛、苦,溫。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在此方中,沉香主要取其行氣止痛、溫脾化濕之效,以緩解裡急後重、㽲刺疼痛等症狀,並有助於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 蒲黃: 甘,平。歸肝、心包經。具有止血、化瘀、利尿的功效。在此方中,蒲黃主要取其活血止血、利尿通淋之效。對於下痢赤白,蒲黃可以止血;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排便困難,蒲黃可以利尿通淋,以助邪氣排出。同時,蒲黃的活血作用也有助於改善腸道的血液循環,促進修復。
  • 桃膠: 在此方中主要作為輔助藥物,具有一定的益氣、活血、止痛作用,但並非主要功效成分。
  • 陳米飲: 即陳久的米熬煮成的湯,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作為藥引可以調和藥性,並保護脾胃。

綜合分析: 此方以沉香行氣止痛、溫脾化濕為主,輔以蒲黃活血止血、利尿通淋,並以陳米飲調和藥性,共奏行氣、化濕、止血、止痛之效,以治療產後濕熱痢疾。

二、桃膠、榆白皮版桃膠散

主治功效:

此方主要針對婦人氣淋、勞淋,也提到可以用於血淋

治療原理:

  • 淋證的病因病機: 淋證多因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所致。氣淋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機阻滯,影響膀胱氣化;勞淋多因勞累過度,損傷脾腎,脾虛氣弱,運化失司,濕濁內停,或腎虛下元不固,膀胱氣化不利;血淋多因濕熱傷及血絡,或瘀血阻滯所致。
  • 桃膠: 甘、苦,平。歸大腸、膀胱經。具有和血、益氣、止痛、通淋的功效。在此方中,桃膠主要取其益氣、通淋之效,可以增強機體正氣,有助於濕熱的排出。
  • 榆白皮: 甘,平。歸肺、胃、大腸經。具有利水消腫、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榆白皮主要取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可以促進濕熱的排出。
  • 車前子: 甘,寒。歸肝、腎、肺、小腸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的功效。
  • 冬瓜子: 甘,寒。歸肺、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肺化痰、消癰排膿、利濕的功效。
  • 鯉魚齒: 主要用於利尿通淋,但文獻記載較少。
  • 葵子: 甘,寒。歸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下乳的功效。
  • 瞿麥: 苦,寒。歸心、小腸經。具有利尿通淋、活血通經的功效。
  • 木通: 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的功效。
  • 枳殼: 苦、辛、酸,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在此方中,可以幫助推動氣機,促進濕熱的排出。

綜合分析: 此方以桃膠、榆白皮為主藥,取其益氣、通淋、清熱解毒之效,輔以車前子、冬瓜子、葵子、瞿麥、木通等利尿通淋藥物,並加入枳殼理氣行滯,共奏清熱利濕、通淋、益氣之效,以治療婦人氣淋、勞淋等症。

總結

桃膠散根據不同的組成,其功效和主治也不同。沉香、蒲黃版桃膠散主要用於治療產後濕熱痢疾;而桃膠、榆白皮版桃膠散主要用於治療婦人氣淋、勞淋。兩者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選用不同的藥物組成方劑,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桃膠2兩,榆白皮2兩,車前子1兩,冬瓜子1兩,鯉魚齒1兩,葵子1兩,瞿麥1兩,木通1兩,枳實半兩。
上為散。
每服5錢,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蔥白2莖,煎至7分,去滓,食前分溫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前列腺炎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桃膠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石膏半兩,木通半兩,桃膠(炒作末)半兩。 主治:血淋。

桃膠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二。 組成:桃膠(瓦上焙乾)、沉香、蒲黃(隔紙炒)各等分。 主治:産後痢下赤白,裏急後重,(疒丂)刺疼痛。

桃膠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桃膠2兩,榆白皮2兩,車前子1兩,冬瓜子1兩,鯉魚齒1兩,葵子1兩,瞿麥1兩,木通1兩,枳實半兩。 主治:婦人氣淋、勞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