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羌活湯

DANG GUI QIA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5%
腎經 14%
膀胱經 14%
心經 14%
肺經 7%
膽經 6%
心包經 6%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羌活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祛風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此方以羌活、獨活等祛風散寒藥為主,而當歸則可補血活血,以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疼痛,並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當歸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例如,當歸可與羌活、獨活相配,共同祛風散寒,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更好地將藥力送達患處,增強藥效。

當歸羌活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協同作用:川芎與當歸、羌活皆屬活血化瘀之品,三者配伍,可增強活血通絡之效,更能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二、引藥入經: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通竅止痛之功效,可引導當歸、羌活等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當歸羌活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羌活、獨活等辛溫藥物的燥熱之性: 羌活、獨活性溫,擅長祛風寒,但同時也易燥熱傷陰。白芍性微寒,可緩解藥物燥熱之性,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
  2. 調和營衛,補足氣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與當歸相輔相成,補充氣血,改善因風寒侵襲所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身體恢復。

當歸羌活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關節疼痛等症狀,與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止痛活血的效果。
  2. 疏風通竅: 羌活善於疏通經絡,通利鼻竅,對於風寒襲肺、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與當歸的補氣養血功能結合,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溫補兼顧的效果。

當歸羌活湯中加入獨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獨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與當歸、羌活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獨活性溫,與當歸、羌活等藥材搭配,可協調藥性,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例如,獨活可緩解羌活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臨牀應用。

綜上所述,獨活在當歸羌活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羌活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當歸羌活湯」的組成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羌活、獨活。

我們可以分析出「當歸羌活湯」的多元主治功效和對應的治療原理:

1. 歷節風症:

  • 主治描述: 古文明確指出「當歸羌活湯,散兼補,治歷節風症。」
  • 治療原理: 歷節風症,即現代醫學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方中羌活、獨活,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是治療痹症的主藥;當歸、川芎、白芍則可活血養血,緩解筋脈拘攣、疼痛。全方散中有補,既能祛邪,又能扶正,適用於風濕痹痛日久,氣血不足者。
  • 加減應用:
    • 熱象明顯者:加黃芩、黃柏清熱燥濕。
    • 寒象明顯者:加肉桂、製附子溫陽散寒。
    •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利水滲濕。

2. 虛弱及老人傷寒初起:

  • 主治描述: 古文提到「當歸羌活湯,散兼補,治虛弱。及老人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
  • 治療原理: 體質虛弱者或老年人,感受外邪後,正氣不足以抗邪外出,容易出現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表證,但又無力發汗。此方中羌活、獨活可輕微發散風寒;當歸、川芎、白芍可補益氣血,扶助正氣,使邪氣得以外透。

3. 風中經絡,口眼喎斜,手足拘急:

  • 主治描述: 古文指出「當歸羌活湯,散兼補,治風中經絡,口眼喎斜,手足拘急。」
  • 治療原理: 此為風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的表現。羌活、獨活可疏風通絡;當歸、川芎、白芍活血養血,濡養筋脈。全方可疏散風邪,同時補益氣血,使經絡通暢,筋脈得養,從而改善口眼喎斜、手足拘急的症狀。

4. 腰痛、胯痛、腳氣及肩背身體痛:

  • 主治描述: 吳正倫《脈症治方》中記載:「當歸羌活湯諸腰痛胯痛。腳氣及肩背身體痛。並宜加減用之。」
  • 治療原理: 這些疼痛症狀多與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瘀滯有關。羌活、獨活可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當歸、川芎、白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針對不同病因,可進行加減:
    • 寒濕腰痛:加當歸尾、蒼朮、桃仁、牛膝、防己,加強活血化瘀、祛寒除濕之力。
    • 濕熱腰痛:加黃柏、木瓜、蒼朮、川芎,清熱燥濕,活血通絡。

5. 腦疽證:

  • 主治描述: 《醫學正傳》提到「當歸羌活湯,治腦疽證。」 《醫學入門》亦提及「且夫腦疽羌活最靈,當歸羌活湯。」
  • 治療原理: 腦疽為發生於腦部的癰疽,多因熱毒壅盛所致。羌活在此方中可能起到引藥上行至頭部的作用。而《醫學入門》中對當歸羌活湯進行了加減,加入了黃芩、黃連、連翹、防風、甘草、山梔子、澤瀉等藥物,增強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總結:

「當歸羌活湯」是一個散補兼施的方劑。其主要功效是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補益氣血。臨床應用廣泛,可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包括歷節風、腰痛、肩背痛等,也可用於虛人外感及風中經絡等證。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祛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同時補益氣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而根據不同病因病機,又可以靈活加減運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黨參(去蘆,炒)2錢,當歸1錢5分,秦艽1錢5分,獨活1錢5分,鈎藤1錢5分,白芍(酒炒)1一,羌活1錢,炙草7分。
加生薑2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肋間神經疼痛多痰膝部腫大疼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羌活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當歸2錢,川芎1錢,白芍(酒炒)1錢5分,羌活1錢5分,獨活1錢5分,炙草7分。 主治:歷節風證。

當歸羌活湯, 出處:《活人心統》。 組成:當歸身(酒浸)、羌活、半夏、陳皮、川芎、甘草、紅花、酒芩、芍藥、北梗、細辛、貝母、薑。 主治:咳嗽,血少痰多,臂疼脅痛。

當歸羌活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黨參(去蘆,炒)2錢,當歸1錢5分,秦艽1錢5分,獨活1錢5分,鉤藤1錢5分,白芍(酒炒)1錢,羌活1錢,炙草7分。 主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手足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