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雷湯」方劑中加入「蕪荑」,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蕪荑味苦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散結消腫,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癰疽、疔瘡、瘰癧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 抗菌消炎,促進癒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蕪荑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因此,「神雷湯」中加入「蕪荑」可有效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抗菌消炎,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神雷湯中包含雷丸,乃因其藥性辛溫,有毒,能散寒除濕、殺蟲止癢。
雷丸為菌類寄生於蟲體之產物,其毒性來自於其中所含的雷丸素,具有抑制細胞生長、抗菌消炎等作用。在神雷湯中,雷丸的主要作用為驅除體內寒濕之邪,並輔以其他藥材治療風濕痺痛、頑固性皮膚病等症。
由於雷丸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神雷湯中包含鶴蝨,主要因為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鶴蝨性寒,味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症見發熱、口渴、咽痛、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均有較好的療效。
神雷湯作為一種治療熱毒蘊結、癰腫瘡毒的方劑,加入鶴蝨,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瘡瘍的消退。
神雷湯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木賊性寒,入肺、肝經,具有利水消腫、止血生肌的功效。其利水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而止血生肌功效則有助於修復因水濕浸淫引起的潰瘍或創傷。
- 清熱解毒:木賊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木賊在神雷湯中能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雷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神雷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濕疹等,而黃芩能清熱燥濕,有助於祛除濕熱,改善症狀。
- 止血安胎: 黃芩亦具止血安胎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神雷湯若用於治療此類疾病,黃芩的止血安胎作用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神雷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神雷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肩臂疼痛、筋骨麻木、皮膚瘙癢等症。
因此,方中加入防風,可以散寒止痛,緩解痺痛麻木,同時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神雷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大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神雷湯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而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好的療效。
-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當歸還有補血養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因病痛所致的氣血虧虛,增強體質,幫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疾病,促進康復。
神雷湯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降火之效。神雷湯多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龜板可有效地滋陰降火,潛降肝陽,緩解症狀。
- 補腎強筋:龜板還具有補腎強筋之功效,可改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神雷湯中常加入其他補腎藥物,如杜仲、桑寄生等,與龜板協同作用,增強補腎功效,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神雷湯中加入鱉甲,主要是取其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的功效。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癰腫、瘡瘍、發熱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鱉甲亦能滋陰涼血,對於陰虛血熱、熱毒傷陰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失眠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在神雷湯中加入鱉甲,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的效果,進而治療相關病症。
神雷湯中包含蟬蛻,其作用主要源於蟬蛻的清熱解毒、散風止痙之效。
蟬蛻為蟬科昆蟲蟬的蛻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有效祛除體內熱毒,散風止痙則有助於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神雷湯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發熱、口渴等症,蟬蛻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散風止痙,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神雷湯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神雷湯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白僵蠶能有效緩解風邪侵襲所致的痙攣、麻痺等症狀。
-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具化痰散結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神雷湯中常與其他化痰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疏風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中風、半身不遂等病症的目的。
神雷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源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對於食積脹滿、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瀉下通便:枳實亦可瀉下通便,對於大便祕結、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療效。神雷湯中加入枳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起到緩解便祕的作用。
總而言之,神雷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積和瀉下通便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雷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神雷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滯等症,大黃可迅速清熱解毒,並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達到清熱瀉火、通腑泄下的目的。
- 引藥下行:大黃性猛烈,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神雷湯中其他藥物若難以到達病竈,大黃可引導藥力向下,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神雷湯中使用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通便瀉下:皁莢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積熱內停,腸胃燥結者,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使大便通暢,解除便祕之苦。
二、消腫止痛:皁莢亦有消腫止痛之功。對於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神雷湯中使用皁莢,主要是利用其通便瀉下及消腫止痛之效,以達到治療相應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雷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痔漏」,古代所指痔漏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蟲蝕為患相關,表現為肛門瘺管、腫痛流膿或蟲積腹痛。方名「神雷」暗喻其速效攻邪之力,尤以雷丸為君藥,結合諸殺蟲、祛風、化瘀之品,推測其針對「蟲毒侵蝕、濕熱瘀結」型痔漏,兼治腸道寄生蟲所致腹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殺蟲攻積:
- 雷丸(白者):主殺三蟲,破積攻毒,為古代驅蟲要藥。
- 蕪荑仁、鶴蝨:協同殺蟲,專治腸道寄生蟲(如蟯蟲、絛蟲)。
- 皂角刺(炒黃蠟):透膿消腫,攻毒散結,炒製後緩其峻性。
清熱解毒:
- 黃芩:清下焦濕熱,防治蟲積化熱。
- 大黃(少許):瀉熱通腸,導邪從大便出。
活血軟堅:
- 當歸(酒洗):活血養血,防攻伐傷正。
- 龜版、鱉甲(酒洗):軟堅散結,治久病癥瘕。
- 茄子(可能指茄根):古籍載其散血消腫。
祛風透邪:
- 防風:勝濕止痛,治腸風下血。
- 蟬退、蠶退:祛風止癢,透發伏邪。
- 木賊:疏散風熱,兼能止血。
緩和藥性:
- 烏梅、竹葉:酸斂生津,防燥熱傷陰;竹葉清心利尿。
- 無灰酒:行藥勢,助活血通透之效。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以「殺蟲為本,兼清濕熱、化瘀通絡」為核心。蟲積與濕熱膠結腸道,久則腐蝕成漏。方中殺蟲藥直搗病源;龜甲、鱉甲軟化瘺管;皂角刺透膿外出;當歸、大黃調氣血、通腑實。外用生肌藥(龍骨、赤石脂)促進瘡口癒合,內外兼治。
加減與禁忌邏輯
- 服至八服去皂角刺、蟬退:蟲出邪減後,減峻藥防傷正。
- 忌口節慾:酸辣助濕、動風發物不利瘡瘍,酒色惱怒耗氣血,影響癒合。
此方體現「蟲痔」治療思路,結合驅蟲、清熱、托毒生肌,符合古代對痔漏複雜病機的多元應對。
傳統服藥法
蕪荑仁5分,雷丸(白者)5分,鶴蝨1錢,木賊5分,黃芩5分,防風5分,茄子5分,當歸(酒洗)3分,龜版(酒洗)3分,鱉甲(酒洗)3分,蟬退3分,蠶退3分,小枳實(酒洗)3分,大黃少許,皂角剩20個(用黃蠟3錢炒)。
上作1服,用水1大鐘,加烏梅1個,竹葉7片,無灰酒半鐘,煎至8分,空心溫服。用乾煎精豬肉壓之。服至8服,筋根出蟲,後去皂角刺、蟬退不用。外用生肌藥白龍骨5分、赤石脂5分。2味用雞膍胵
忌酸辣、雞魚、麵筋、發毒動風之物。酒亦少用。忌燒酒,節欲色,戒惱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出血傾向、消化道潰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雷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蕪荑仁5分,雷丸(白者)5分,鶴虱1錢,木賊5分,黃芩5分,防風5分,茄子5分,當歸(酒洗)3分,龜版(酒洗)3分,鱉甲(酒洗)3分,蟬退3分,蠶退3分,小枳實(酒洗)3分,大黃少許,皂角剩20個(用黃蠟3錢炒)。 主治:痔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