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舌裂」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舌裂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舌頭上有裂縫,裂縫的形狀、大小、深淺各不相同。舌裂在中醫屬於“舌病”範疇,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舌裂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舌頭上有裂縫,裂縫的形狀、大小、深淺各不相同;舌頭乾燥、少津;舌頭邊緣有齒痕;口苦、口乾、口臭;頭暈、頭痛、目眩;胸悶、心煩、失眠;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月經不調、白帶多等。
舌裂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方藥有:
-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滋陰潤燥的方藥,如逍遙散、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方藥,如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
- 活血化瘀、止血的方藥,如桃仁紅花湯、血府逐瘀湯等。
舌裂的預防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
舌裂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在現代醫學中已經很少見,但我們仍然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舌裂。」
十全大補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治勞傷困倦,虛症峰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寐而不寐,食而不化。」
- 2.《刪補頤生微論》:「_十全大補湯_,治勞傷困倦,虛症蜂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寤而不寐,食而不化。」
白虎湯
- 1.《羅氏會約醫鏡》:「舌苔黃(白苔,邪在膜原也,未可下。),苔黑(有一種舌俱黑滑而無苔者,此陰症也,宜四逆理中八味之類。),舌芒刺,舌裂,舌短,舌硬,舌卷,唇裂焦燥,口臭,唇口起泡起皮,鼻孔如煙煤,口燥渴(若大汗,脈長洪而渴,未可下,宜白虎湯。汗更出,身涼渴止。」
平胃散
- 1.《濟陽綱目》:「_三因平胃散_,治胃經實熱,口乾舌裂,大小便秘澀,及熱病後餘熱不除,蓄於胃中,四肢發熱,口渴無汗。」
甘露飲
- 1.《証治準繩‧雜病》:「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宜甘露飲、栝蔞根散、甘露丸。外敷蘆薈散、玄參散、綠雲散。並以白礬末湯化洗足。曾有舌上病瘡,久蝕成穴,累服涼劑不效,後有教服黑錫丹,遂得漸愈。此亦下虛故上盛也。又有舌無故常自痹者,不可作風治,由心血不足,理中湯加當歸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