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六冊 (46)
第六冊 (46)
1. 疝
空心鹽酒下。(無實者為雄)。潔古海蛤丸。㿗氣痛者易治,荔核散、三層茴香丸、宣胞丸、地黃膏子丸、安息香丸、念珠丸,隨宜選用。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宜三白散。偏墜初生,用穿山甲、茴香二味為末,酒調下,乾物壓之。外用牡蠣(煆)、良薑各等分,為細末,津唾調敷大者一邊,須臾,如火熱痛即安。
丹溪治一人,因飲酒後飲水與水果,偏腎大,時作蛙聲,或作痛。炒枳實一兩,茴香鹽炒,梔子炒,各三錢,研、煎,下保和丸。一人膀胱氣下墜如蛙聲,臭橘子核炒十枚,桃仁二十枚,蘿蔔自然汁研,下保和丸。一人左腎核腫痛,此飲食中濕墜下成熱。以橘核五枚,桃仁七枚,細研,順流水一盞,煎沸熱,下保和丸。
木腎,以枇杷葉、野紫蘇葉、蒼耳葉、水晶葡萄葉,濃煎湯熏洗。雄黃一兩研,礬二兩,生甘草半兩,水五升煎洗。荊芥穗一兩,朴硝二兩,為粗末,蘿蔔、蔥同煎湯淋洗。大黃末,醋和塗之,干即易。馬鞭草搗塗。蔓菁根搗敷。經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丈夫㿗疝,婦人小腹痛。
又云:陽明之勝,外發㿗疝,是燥邪攻肝氣虛而然,治法當補肝瀉燥金也。又云: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㿗疝少腹腫也。所謂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也。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㿗疝。
東垣曰:陰陽別論云,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索澤,又傳為㿗疝。夫熱在外寒在內則累垂,此九夏之氣也。寒在外熱在內則卵縮,此三冬之氣也。足太陽膀胱之脈,逆上迎手太陽小腸之脈,下行至足厥陰,肝之脈不得伸,其任脈並厥陰之脈,逆則如巨川之水,致陽氣下墜,是風寒濕熱下出囊中,致兩睪腫大,謂之曰疝,太甚則為㿗。足厥陰之脈與太陽膀胱寒水之脈,同至前陰之末。
傷寒家說,足厥陰肝經為病,煩滿囊縮,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以瀉大熱。《靈樞經》云:足厥陰肝經,筋中為寒則筋攣,卵縮為大寒。前說囊縮為大熱,此說為大寒,此說囊縮垂睪下引㿗疝、腳氣為大寒,風濕盛下垂為寒,與上二說不同何也?曰:以平康不病人論之,夏暑大熱,囊卵累垂,冬天大寒,急縮收上,與前三說又不同何也?是相乖耶,不相乖耶。
答曰:傷寒家囊卵縮,大熱在內,宜承氣湯急下之,與經筋說囊卵縮,大寒在外,亦是熱在內,與傷寒家同。故再引平康人以證之,冬天陽氣在內,陰氣在外,人亦應之,故寒在外則皮急,皮急則囊縮。夏月陰氣在內,陽氣在外,人亦應之,故熱在外則皮緩,皮緩則囊垂,此㿗疝之象也。
白話文:
疝
空腹服用鹽酒(沒有充實感者為單純性疝氣)。服用潔古海蛤丸。疝氣疼痛者容易治療,可根據情況選用荔核散、三層茴香丸、宣胞丸、地黃膏子丸、安息香丸、念珠丸等。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宜用三白散。疝氣初發,偏墜下垂,可用穿山甲、茴香研末,用酒調服,並用乾物壓迫患處。外用牡蠣(煅燒)、良薑等量研末,用唾液調和敷於腫脹處,片刻後,若有火熱疼痛感,則會減輕。
丹溪(醫家名)治療一人,因飲酒後又飲水吃水果,導致腎臟腫大偏墜,時常發出像青蛙叫一樣的聲音,或伴有疼痛。用炒枳實一兩,茴香、鹽同炒,梔子炒,各三錢,研磨後煎服,再服用保和丸。另一人膀胱氣下降,如同青蛙叫聲,並伴有異味,用炒臭橘子核十枚,桃仁二十枚,蘿蔔汁研磨,服用保和丸。還有一人左腎腫痛,這是飲食中的濕氣下墜化熱所致。用橘核五枚,桃仁七枚,研磨,加一碗水煎沸後服用,再服用保和丸。
治療睾丸腫痛,可用枇杷葉、野紫蘇葉、蒼耳葉、水晶葡萄葉濃煎湯熏洗。或用雄黃一兩研磨,礬二兩,生甘草半兩,水五升煎湯洗滌。也可將荊芥穗一兩,朴硝二兩研成粗末,與蘿蔔、蔥同煎湯淋洗。大黃末用醋調和塗抹,乾燥後更換。也可將馬鞭草搗碎塗敷,或用蔓菁根搗碎敷貼。經書記載:陽明經主司天部,燥熱之邪盛行,則男子患疝氣,女子小腹疼痛。
又說:陽明經邪氣盛行,外發疝氣,是燥邪侵犯肝氣虛弱所致,治療應補肝瀉燥。又說:厥陰經所致的疝氣,女子則表現為少腹腫脹。厥陰經當令於辰時(上午7-9時),三月陽中之陰,邪氣在內,所以出現疝氣和少腹腫脹。所謂癃疝(小便不通伴疝氣)膚脹者,是因陰氣盛而脈絡阻塞不通,故名癃疝。三陽經病變,會發熱,向下則成癰腫,也會導致痿厥(肌肉萎縮)、腨㾓(筋脈拘攣),最後傳變為疝氣。
東垣(醫家名)說:《陰陽別論》記載,三陽經病變,會發熱,向下則成癰腫,也會導致痿厥、腨㾓,最後傳變為索澤(一種疝氣),再傳變為疝氣。熱在外寒在內則睾丸下垂,這是夏季的氣候特徵。寒在外熱在內則睾丸收縮,這是冬季的氣候特徵。足太陽膀胱經逆行上衝手太陽小腸經,向下到達足厥陰肝經,肝經氣血運行受阻,任脈和厥陰經逆行,如同大河倒流,導致陽氣下墜,風寒濕熱之邪從下而上侵入陰囊,致使兩側睾丸腫大,稱為疝氣,嚴重者則為癃疝。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寒水之氣相通於前陰。
傷寒論說,足厥陰肝經病變,則出現腹脹、睾丸收縮,應急下瀉熱,宜用大承氣湯。 《靈樞經》說:足厥陰肝經,筋脈受寒則筋攣,睾丸收縮是因大寒。前面說睾丸收縮是大熱所致,這裡說是大寒所致,這說睾丸收縮下垂、疝氣、腳氣是大寒所致,風濕盛行下垂也是大寒,這與前面兩種說法不同,為什麼?回答是:以健康人為例,夏天酷暑大熱,睾丸下垂;冬天大寒,睾丸收縮上移,與前面三種說法又不相同,這是否矛盾?
回答:傷寒論所說的睾丸收縮,是大熱在內,宜用承氣湯急下瀉熱;經筋學說所說的睾丸收縮,是大寒在外,其實也是熱在內,與傷寒論相同。所以再以健康人為例,冬天陽氣在內,陰氣在外,人體也應這種情況,所以寒在外則皮膚緊縮,皮膚緊縮則睾丸收縮。夏天陰氣在內,陽氣在外,人體也應這種情況,所以熱在外則皮膚鬆弛,皮膚鬆弛則睾丸下垂,這就是疝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