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痘疹全集卷二十九(收靨門) (2)

回本書目錄

痘疹全集卷二十九(收靨門) (2)

1. 收靨諸論

痘瘡收靨之時,毒邪已解,然要先後有次,疾徐得中。如收太急者,只恐漿微血少,梟毒未盡,煎熬津液,以致速枯,輕為餘毒,甚至夭枉,宜微利之,以徹其毒。如收太遲者,是中氣已虛,脾胃已弱,不能收滲淫濕耳,宜內用參芩補脾,投敗草散以視之。

夫膿後結痂,理之常也。有痘瘡過期不收,遍身潰爛者,此與斑爛不同,其因有六,有大便秘結,內外熱極,表裡俱實,熱氣蒸郁,毒氣散漫而陽氣大盛,無陰氣以斂之不收者,治宜清涼,或下之。有因泄瀉裡虛,脾胃虧弱,津液損少,肌肉分虛而元氣外散,表裡不固,是以陰氣太盛,無陽氣以斂之不收者,宜用溫補。有因渴飲冷水過多,以致水潰於脾,濕淫肌肉而不收者,治宜滲濕。

有因天寒,失於蓋覆,瘡受凍冷而血凝毒滯不收者,治宜溫和。有因天熱過求溫暖,使瘡被熱蒸而不收者,治宜清涼。有因食少氣虛而不收者,宜用補脾。如是以治未潰者,即成痂疕,已潰者,亦漸成痂,方為佳兆。若痂皮俱不結者,則成倒靨而危矣。然大抵痘之成就,猶谷之秋成,蓋五穀得陽氣以成熟,非涼風至,則不能實也。

天地嚴肅之氣一加,則萬物秀而實矣。故非陽和則苗不秀,非嚴肅則秀不實。痘之膿而不焦,猶苗之秀而不實,治之者,或解以成清涼之義,或下以成肅谷之令可也。然亦有膿後,氣血虛耗,是以不靨,其症雖似實熱,此血氣虛甚之假熱也。不可與前同視,宜用十全大補湯數劑。

如自後而反神倦惡寒者,此邪氣退而正氣將復,故乃遂見虛象,是《經》所謂:正氣奪則虛也。仍用前藥,則自愈也。若潰爛膿汁淋漓,不可著席而黏惹疼痛者,宜敗草散,席立襯臥,更以絹袋盛於身上撲之。若面上欲成瘢痕者,宜減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夫人中為任督交會之衢,督乃陽脈,自人中而上。任乃陰脈,自人中而下。故有以泰卦象之,人中而上,分為三部,人中以下,亦為三部,髮際之上,陽之上也。兩眉之間,陽之中也。山根以下,陽之下也。自口至兩乳間,陰之上也。自心蔽骨至陰際,陰之中也。自陰而下,陰之下也。

凡自準頭至印堂,與頦至鳩尾相應,印堂至髮際,與鳩尾至膝相應,髮際以上,與則膝以下相應,故觀靨痂但視面上收到之處,則知身上收到之處,否此者,不合格也。故最宜於人中上下,左右口唇兩傍,先出先靨者,吉。蓋以其得陰陽相濟之理也,自頭面而及手足者為順;自手足而及頭面者為逆。

額角先靨者,謂之孤陽不生,足下先靨者,謂之孤陰不長,皆凶兆也。蓋造化之理,生於陽者,則陰成之。主於陰者,則陽成之。頭自發際以上,陽氣獨盛,謂之孤陽,足自膝蓋以下,陰氣所聚,謂之寡陰。凡諸瘡皆靨之後,惟此二處難收者,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靨論也。

白話文:

痘瘡快要結痂的時候,表示毒素已經解除了,但還是要注意先後順序,讓病程緩慢而適中。如果太快結痂,恐怕膿液稀少、血量不足,毒素沒有完全清除,反而會耗損體內的津液,導致快速乾燥,輕則留下後遺症,重則導致死亡。所以應該稍微通利一下,讓毒素徹底排出。如果太慢結痂,表示身體的中氣已經虛弱,脾胃也變得虛弱,無法收斂滲出的濕氣,這時應該內服人參、黃芩等藥材來補脾,並使用敗草散來觀察情況。

膿液排出後結痂,是正常的過程。但有些痘瘡過了時間卻不結痂,反而全身潰爛,這跟斑疹不同,原因有六種:一是因為大便秘結,體內外熱氣過盛,表裡都呈現實證,熱氣蒸騰,毒氣散漫,陽氣過於旺盛,沒有陰氣來收斂,導致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甚至可以用瀉藥來排除熱邪。二是因腹瀉導致體內虛弱,脾胃虧損,津液不足,肌肉也變得虛弱,元氣外散,表裡不固,這是陰氣過盛,沒有陽氣來收斂,導致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溫補的藥物來治療。三是因為口渴喝太多冷水,導致水濕侵犯脾臟,濕氣滲入肌肉而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滲濕的藥物來治療。

四是因為天氣寒冷,沒有注意保暖,瘡口受凍導致血液凝滯、毒素無法排出而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五是因為天氣炎熱,卻過度保暖,導致瘡口被熱氣蒸薰而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六是因為食慾不佳、氣虛導致無法結痂,這種情況應該用補脾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能這樣治療,沒有潰破的痘瘡就能結痂,已經潰破的也能漸漸結痂,這才是好現象。如果痂皮都無法形成,就會變成倒靨,非常危險。總的來說,痘瘡的痊癒,就像穀物在秋天成熟一樣,穀物需要陽氣才能成熟,但沒有涼風吹拂,就無法結實。

天地間肅殺之氣一到,萬物就會茂盛而結實。所以沒有陽氣調和,穀苗就不能茂盛;沒有肅殺之氣,穀物就不能結實。痘瘡有膿液卻不結痂,就像穀苗茂盛卻不結實一樣,治療時,可以考慮用清涼藥物來解除熱邪,或者用瀉藥來使身體像秋天收穫穀物一樣。但也有膿液排出後,氣血虛耗,導致無法結痂的情況,這種情況雖然看起來像實熱,但其實是氣血極度虛弱的假象,不能和之前的實熱情況等同看待,應該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

如果在結痂後反而出現精神疲憊、怕冷的症狀,這是邪氣退去,正氣即將恢復的表現,所以才會出現虛弱的症狀,這就像《內經》所說的:正氣虛弱就會出現虛證。繼續用之前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如果潰爛嚴重、膿水淋漓,不能躺臥在席子上,碰到就會疼痛,應該用敗草散,並在席子上鋪上一層襯墊,或者用絹布袋裝藥粉撲在身上。如果臉上將要留下疤痕,應該用減瘢散和百花膏敷在臉上。

人中是任脈和督脈交會的地方,督脈屬於陽脈,從人中向上運行;任脈屬於陰脈,從人中向下運行。所以有人用泰卦來比喻人中,人中向上分為三部分,人中向下也分為三部分,髮際以上屬於陽的上部,兩眉之間屬於陽的中部,山根以下屬於陽的下部。從口到兩乳之間屬於陰的上部,從心蔽骨到陰部屬於陰的中部,陰部以下屬於陰的下部。

凡是從鼻尖到印堂,與下巴到鳩尾穴相對應;印堂到髮際,與鳩尾穴到膝蓋相對應;髮際以上,與膝蓋以下相對應。所以觀察痘瘡結痂,只要看臉上結痂的情況,就能知道身上結痂的情況。如果不是這樣,就不合格。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人中上下、左右兩側嘴角邊,先出現結痂,這是吉兆,表示身體陰陽平衡。從頭面部到手足結痂是順的,從手足到頭面部結痂是逆的。

額頭兩側先結痂,稱為孤陽不生;腳底先結痂,稱為孤陰不長,都是凶兆。因為大自然的道理是,陽氣產生的事物,需要陰氣來使它形成;陰氣主導的事物,需要陽氣來使它形成。頭部從髮際以上,陽氣獨盛,稱為孤陽;腳部從膝蓋以下,陰氣聚集,稱為寡陰。所有的瘡都應該在這些部位之後結痂,只有這兩個部位難以結痂,是自然界的規律,不能當成倒靨來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