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三 (7)
卷三十三 (7)
1. 治下消方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一方,治消渴不止,下元虛者。
牛膝(五兩,銼碎為末),生地黃(取汁,五升)
上和一處,晝曝夜浸,以汁盡為度,煉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麥門冬湯,治消渴,日夜飲水無度,飲下即溲。
麥門冬(去心),黃連,冬瓜(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若冬瓜無干者,用新冬瓜肉三斤,去穰,分作十二片,為十二服,每服用瓜一片,劈破水煎,日三服。
冬瓜飲子,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小便如脂麩片,日夜無度。
冬瓜(一枚),黃連(十兩,為細末)
上先以冬瓜破開去穰,摻黃連末在內,卻用頂蓋定,於熱灰中煨熟去皮,切細爛研,絞汁,每服一盞至二盞,日三夜一。
蔭按:丹溪云,冬瓜性走而急,久病與陰虛者忌之。
黃連丸,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頻數。
黃連(淨半斤,用無灰好酒浸一宿,次日蒸一伏時,取出曬乾用)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白湯下五六十丸。
人參散,治腎消,善飲而不食,小便頻數,白濁如膏。
人參(一分),白朮,澤瀉,瓜蔞根,桔梗,梔子,連翹(各二分),葛根,黃芩,大黃,薄荷,白茯苓(各五分),甘草(七分),石膏(一錢),滑石,寒水石(各一錢半),砂仁(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入蜜少許,再煎二三沸,去渣,食前服。
鹿角散,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者。
用鹿角炙令黃焦為末,以酒服五分,七日三次,漸加至方寸匕。
一方,治渴而小便數。
貝母(六分,一作知母),茯苓,瓜蔞根(各四分),鉛丹,雞肶胵中黃皮(十四枚)
上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次。瘥後常服尤佳。長服則去鉛丹,以蜜丸之,用麥冬飲下。
繰絲湯,治腎消,白濁,及上中二消、飢渴不生肌肉,其效如神。蓋此屬火,有陰之用,能瀉膀胱中相火,引飲水上潮於口而不渴也。
用原蠶,即再養晚蠶也,取繰絲湯飲之。如無繰湯,以繭殼絲綿煮湯代之。忌食鹽物。
神白散(即六一散),治真陰素虛損,多服金石等藥,或嗜炙煿咸物,遂成消渴。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水調服。如大渴欲飲冷水者,新汲水尤妙。
烏粉丸,治消渴無力可治者。
天花粉,大烏頭(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黑豆湯下。
葛根丸,治消渴消腎,日飲碩水者,此反佐法也。
葛根(三兩),瓜蔞根,黃丹(各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進三服。春夏去附子。
胡粉散,治大渴百方不痊者,亦治腎消。
胡粉,黃丹,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半兩),瓜蔞根(二兩半),甘草(一兩)
白話文:
治下消方
**一方:**治消渴不止,下元虛弱。用牛膝五兩(切碎成粉末),生地黃五升(取汁),混合後,白天曬太陽,晚上浸泡,直到汁液完全析出。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麥門冬湯:**治消渴,日夜飲水過量,喝水後立即小便。用麥門冬(去心)、黃連、冬瓜(各二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服。如果沒有乾冬瓜,可用新鮮冬瓜肉三斤,去掉瓜瓤,切成十二片,分十二次服用,每次一片,切開水煎,每日三次。
**冬瓜飲子:**治消渴,能吃東西但飲水過多,小便像米糠一樣,日夜無度。用冬瓜一個,黃連十兩(研成細末)。先將冬瓜剖開去瓤,加入黃連粉末,蓋好,用熱灰煨熟,去皮,切細研磨,絞汁,每次服用一到兩盞,每日三次,夜間一次。 (注:丹溪先生說,冬瓜性急走洩,久病或陰虛者忌用。)
**黃連丸:**治消渴,飲水過量,小便頻數。用淨黃連半斤(用無灰好酒浸泡一夜,次日蒸一小時,取出曬乾),研成細末,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白開水送服五六十丸。
**人參散:**治腎虛消渴,善飲水而不食,小便頻數,白濁如膏。用人參一分,白朮、澤瀉、瓜蔞根、桔梗、梔子、連翹(各二分),葛根、黃芩、大黃、薄荷、白茯苓(各五分),甘草七分,石膏一錢,滑石、寒水石(各一錢半),砂仁三分。將藥材切細,為一次服用量,水煎加少許蜂蜜,再煎二三沸,去渣,飯前服用。
**鹿角散:**治消渴,日夜小便七八升。用鹿角炙烤至黃焦,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五分,每日三次,七日後逐漸增加劑量至一錢。
**一方:**治口渴且小便頻數。用貝母(或知母)六分,茯苓、瓜蔞根(各四分),鉛丹,雞腿內黃皮十四枚。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每日三次。痊癒後常服更好,長期服用則去掉鉛丹,製成蜜丸,用麥冬湯送服。
**繰絲湯:**治腎虛消渴,白濁,以及上焦、中焦消渴,飢渴,肌肉不生長,療效神奇。因為此病屬火,需用陰寒之物治療,能瀉膀胱相火,引導津液上達於口而不覺口渴。用原蠶(即再養的晚蠶)煮水服用。如果沒有蠶,可用蠶繭殼絲綿煮水代替。忌食鹽。
**神白散(即六一散):**治先天陰虛損傷,服用過多金石類藥物,或嗜好炙烤辛辣鹹的食物,導致消渴。用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溫水調服。如果非常口渴想喝冷水,用新汲取的冷水更好。
**烏粉丸:**治消渴,無力治愈者。用天花粉、大烏頭(炒,各等分),研成細末,用蒸餅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百丸,黑豆湯送服。
**葛根丸:**治消渴,腎虛,每日飲水過多,此為反佐法。用葛根三兩,瓜蔞根、黃丹(各二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研成末,煉蜜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春夏季節去除附子。
**胡粉散:**治口渴,百方不愈者,也治腎虛消渴。用胡粉、黃丹、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半兩),瓜蔞根二兩半,甘草一兩。
(注:以上劑量單位均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使用需參考專業醫師意見,切勿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