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余昔見同年王公宇泰輯《證治準繩》,劇愛其旁搜博雅,古今悉備,遂手訂之。刪其雜證,專以女科名篇曰「濟陰」。又因其證各有治,治各有方,取綱舉目張之意,志以「綱目」焉。夫醫也者,近治已,遠治人。兼男女而躋之春臺,統陰陽而登諸壽域,斯廣惠於無窮。余自庚申歲梓《濟陰綱目》,業已行世。

因念陰陽一理,濟陰有書,濟陽何可無書。而況人生負陰抱陽,一切奇異不經不治之疾無論矣。如偶爾之風寒暑熱,內外感傷,與治法之輕重緩急,君臣佐使,所謂呼吸存亡之變,等於用兵,轉盼補救之功,同於澍雨者,又胡可輕哉!余嚐遍觀群書,粵自靈素以來,名哲代作,著述日繁。

漢有七家,唐得六十四,宋益以一百九十有七,其餘可傳者,共五百九十六部,一萬有九十二卷,而吾熙朝之彥續有萬餘卷。汗牛充棟,誠難枚舉。然簡冊浩繁,雖有見地之真,不乏偏執之弊,學者望洋而嘆,安識指歸也。余幼治儒經,長嗜岐黃,緣濟陰之術,海內不以為謬。

復於公餘彙集眾編,別異比類,總以議論特出,獨具卓識者,擇而錄之。即如四大家中,張長沙之論傷寒,劉河間之原病式,李東垣之明內傷,朱丹溪之治陰虛,立言雖異,而要皆闡《內經》之微旨,發前賢之未備,不相摭拾而實相發明者也。余用是分門別類,或採其論證而論必悉證之原,或摘其治方而方必盡治之變。

派分支析,次序有倫。仿前綱目之例,命以《濟陽》,共計卷一百有八。庶兩儀並育,萬類咸生。譯貝葉而參三要之禪,不獨推恩於巾幗;睹金丹而悟九還之旨,亦可嘉惠於士夫矣!豈不善哉。

天啟六年歲在丙寅冬十二月中浣驪下武之望叔卿氏書

白話文:

我過去看到同年進士王宇泰先生編輯的《證治準繩》,非常欣賞他廣泛蒐集、博學高雅,古今知識都涵蓋其中,於是親自進行整理。刪除了其中複雜的病症,專門將婦科部分命名為「濟陰」。再根據每個症狀都有其對應的治療方法,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其相應的藥方,取義於網羅各項病症,就像網中的魚一樣,無一遺漏,因此將其命名為「綱目」。醫生這個職業,近可以治療自己,遠可以救治他人。兼顧男女,讓他們都能享受春天般的溫暖,統合陰陽,讓他們能夠健康長壽,這是對無數人的廣大恩惠。我自庚申年刊印了《濟陰綱目》,已經在世上流傳。

想到陰陽本是一理,濟陰已有專書,濟陽怎能沒有?況且人的一生,負載陰氣,懷抱陽氣,對於一些奇異罕見的疾病,當然需要治療。例如偶爾的風寒暑熱,內外的傷害,以及治療的輕重緩急,君臣佐使,所謂的生死存亡的變化,就像用兵一樣,瞬息之間的補救功效,如同春雨般滋潤,這又怎能輕視呢!我曾經遍覽羣書,從《黃帝內經》以來,名醫輩出,著作日漸繁多。

漢代有七家,唐代有六十四家,宋代又增加了197家,其餘可傳世的,共有596部,19200卷,而我們朝代的賢才,續寫了超過一萬卷。這些書籍汗牛充棟,實在難以一一列舉。然而,雖然書籍浩繁,即使有真實的見解,也不乏偏執的弊端,學者們常常望洋興嘆,怎麼能知道最終的方向呢。我自幼研讀儒家經典,長大後酷愛醫學,因為濟陰的技術,國內並不認為我有錯。

在公務之餘,我匯集了各種編著,區別異同,比較分類,總結出那些有獨特見解,具有卓越洞察力的論點,選擇性地記錄下來。比如四大名家,張仲景討論傷寒,劉完素探討疾病的起源,李杲闡述內傷,朱震亨治療陰虛,他們的言論雖然不同,但都是闡釋《黃帝內經》的微妙主旨,揭示前賢未曾提及的部分,他們的觀點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實際上卻相互補充。我按照這種方式,分門別類,或者採納他們的論證,但必須全面理解證據的來源,或者摘錄他們的治療方法,但必須完全掌握治療的變化。

將其細分解析,排列有序。仿照之前的「綱目」格式,命名為《濟陽》,總計108卷。這樣陰陽兩儀可以共同培育,萬物都能繁衍生息。研究佛經,參悟禪宗的三大要點,不僅僅是在婦女中推廣恩惠;看到金丹,領悟到九次還元的意旨,也可以對士大夫有所幫助!這豈不是很好嗎?

於天啟六年,丙寅年的冬天十二月,中旬,在驪下,由武之望叔卿先生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