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回本書目錄

1. 張蔭齋先生注梓濟陽綱目序

2.

醫書之理微矣哉。作者聖,述者明,參兩大之權而妙三折之用,能回九死於一生,昔人謂其通乎仙道,良非誣也。自後世庸工俗子,目不睹《金匱》玉版之藏,心不達《素問》《靈樞》之旨,往往抄撮湯頭等歌,輒以人命為兒戲。而稍具聰明者,又藉口於盡信不如無之說,以自掩其疏。

於是乎古人之良法微意,散見諸琅函秘笈者,徒供脈望儳吻矣。驪下武叔卿先生,為吾關中理學名臣,文章政事而外,尤精岐黃之術。所著《濟陰綱目》一書,風行海內二百餘年,全活者不可以數計,續又有《濟陽》之刻,惜原版久佚無存。嘉慶癸酉,余主講池陽,聞薦紳家有秘藏此書者,屢求苦不可得。

今年仲夏,偶抱宿疴,張生秋芬持其尊人所注全冊,為余撿方,且述重加剞劂之意,浼余校正舛訛。余受而讀之,見其博引廣徵,門分類別,綱舉而目張,擇精而語詳,與《濟陰》同一機軸。可謂集醫家之大成,登斯民於壽域者矣。雖然先生有濟世之功,而不能保遺編之不蝕於風雨,自非蔭齋先生粵若稽古,詳參釋義,出而廣布之天下,後世亦烏識古仁人君子之用心,固有如是其懇且摯者。而因以通神明,贊化育,起沉痼而躋之春臺。

然則是書之刊,即謂之叔卿再生可也。

時在道光乙酉中秋節之前五日,贈進士出身內閣中書漢票簽廳行走加二級通家愚弟長安李僎頓首拜

白話文:

醫學的理論實在是深奧啊。創始的人像聖人,繼承的人像明智者,他們結合了天地人的權衡,巧妙地運用治療方法,能夠把瀕臨死亡的人救活,古人認為這通曉仙道,這確實不是誣蔑。然而,後世的普通醫生和世俗之人,眼睛未曾看過《金匱》等珍貴醫書,心中不懂《素問》、《靈樞》的要旨,常常只是摘錄一些藥方歌訣,就拿病人的生命當作兒戲。而那些稍微聰明一點的人,又藉口「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說法,來掩飾自己的疏忽。

因此,古人的優秀醫學理論和細膩的醫學思想,散落在各種醫書中,只能被一些淺薄之人閱讀。武叔卿先生,是我國關中地區著名的理學大臣,除了文章政事之外,他尤其精通醫學。他寫的《濟陰綱目》一書,在海內風靡了兩百多年,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後來他又寫了《濟陽》,可惜原本已經遺失很久了。嘉慶癸酉年,我在池陽擔任講師,聽說有個士紳家裡藏有這本書,但多次請求都未能得到。

今年夏天,我偶爾舊病復發,張秋芬拿著他父親註解的全書,為我查找藥方,並告訴我他想要重新出版的意願,請我幫忙校正錯誤。我接受並閱讀了這本書,發現它廣泛引用各種資料,分門別類,條理清晰,選擇精華,詳細描述,與《濟陰》有著相同的構思。可以說,這本書集醫學之大成,使人民得以健康長壽。雖然武叔卿先生有救世的功績,但他無法保護他的書籍不受風雨侵蝕,如果不是蔭齋先生深入研究古籍,詳細參照解釋,並將它廣泛傳播到全世界,後世的人們又怎麼會知道古代的賢人君子的用心,原來如此真摯熱切。這本書能夠讓人理解神明之道,幫助自然界的生育,從病痛中康復,享受生活的樂趣。

因此,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說是武叔卿先生的重生。

以上內容寫於道光乙酉年的中秋節前五天,由贈進士出身內閣中書漢票簽廳行走加二級的通家愚弟長安李僎頓首拜上

3.

蓋自尼山不言醫而天下之知醫者少,然自尼山不言醫而天下之論醫者多。何也?擇理不精,折衷鮮據,故累千萬言而不覺其詳也。要之,古今之學問、經濟、政事、治術,莫不由聖賢之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出之,余讀《濟陽綱目》而有得焉。《綱目》者,關中武叔卿先生手輯編也。

先生少與同年王肯堂先生醫學齊名,余嘗披其《濟陰》《疹科》等書,而想見其為人。然余竊異叔卿濟世之心,既加詳於婦子,必廣惠於黎元,則《濟陰》外別有所謂《濟陽》也,何其書之不少概見哉。癸未,余奉簡校試三秦,甫下車,即訪關中文獻,先輩遺集。乃於王三原、馬溪田、呂涇野及先生文策,頗盡蒐羅,而《濟陽》一書,則竟缺如。

今歲仲夏,偶於李菘安同年館得其抄本數冊,余異之,因詢其由,知為徑邑張蔭齋先生抄釋,已繕寫讎校,將付棗梨,而菘安藉以撿方者也。攜歸竟覽,見其議論有本,援引有據,而於陰陽燥濕之變化,一綜之脈理藥性,審證立方,隨時運用,節節卷卷,考證精詳,直令觀者瞭如指掌,洵足以括《素問》《內經》《準繩》於不逮也。

先生早登黃甲,飽經史,學問經濟,無一不參古聖賢之精微;政事治理,無一不超古大臣之綱紀。余僻處偏隅,長列藝苑,翰墨詞章,固屬本業,而醫則茫無所解。然幼善病,自調參朮,其於岐黃,亦不啻三折肱矣。昔範文正以不得為良相,願為良醫是禱,豈非以醫之事小而醫之道則大乎。

夫調燮陰陽,參贊天地,醫之治人與相之治國等。今先生出道德之緒餘以醫民,而人即得以醫家醫天下醫後世何。莫非從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中來者乎。雖然此書版毀無存,嗜古家鮮有什襲,使不有蔭齋先生信好誠求,引證悉注,發前賢之未發,無毫髮之有憾,重鐫而壽之世,則斷簡殘編,風雨消蝕,而隋珠和璧,百世下何以見賞識之有真哉。余故閱竟,即援筆而樂為之序。

時乙酉小陽月上浣覺庵居士瓊州張岳菘書於三原試院之能自強齋

白話文:

[二] 自從孔子(尼山)不談醫學,世間懂醫學的人就變少了,然而自他不談醫學,世間討論醫學的人卻多了。為什麼呢?選擇理論不夠精確,缺乏公正的根據,所以縱使有千萬言的醫學著作,讀者仍感覺不到詳細的內容。總之,無論古今的學問、經濟、政事、治理技術,莫不源自聖賢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我讀了《濟陽綱目》,對此有了深刻的領悟。《綱目》是由關中的武叔卿先生親手編輯的。

武叔卿先生年輕時與同年王肯堂先生在醫學界享有同等的名聲,我曾經翻閱過他的《濟陰》、《疹科》等書,從中可以想像到他的人格。然而我對於叔卿先生的濟世之心感到驚訝,既然他在婦女和兒童的醫學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那麼他必定會更廣泛地惠及普通百姓,所以除了《濟陰》之外,他應該還有一本叫做《濟陽》的書,但為什麼一直沒有看到這本書呢?癸未年,我奉命前往三秦進行考試,一下車,我就開始尋找關中的文獻,以及前輩們留下的作品。終於,在王三原、馬溪田、呂涇野和武叔卿先生的作品中,我收集到了許多,但唯獨《濟陽》這本書,卻始終找不到。

今年的仲夏,偶然在李菘安同年館中找到了《濟陽》的抄本幾冊,我感到十分驚訝,於是詢問其來源,得知這是徑邑的張蔭齋先生抄錄並解釋的,已經校對完畢,準備出版,而李菘安正是借用這本書來檢驗藥方的。我帶回家仔細閱讀,發現書中的論點有根有據,對於陰陽燥濕的變化,都歸納在脈理藥性的綜合分析中,診斷病症,制定治療方案,隨機應變,每一卷每一節都考證精確,讓讀者瞭若指掌,確實足以涵蓋《素問》、《內經》、《準繩》等醫書的不足。

武叔卿先生早年登科,精通歷史,學問經濟,無一不參透古聖賢的深奧;政事治理,無一不超越古大臣的標準。我身處偏遠之地,長期從事藝術創作,詩詞文章,固然是我的本業,但在醫學方面卻是一片茫然。然而,我自小多病,常自己調配人參、黃芪,對於岐伯、黃帝的醫學理論,也有一定的瞭解。過去范仲淹因為不能成為優秀的宰相,於是希望成為優秀的醫生,這難道不是因為醫學的事務雖小,但醫學的道理卻深遠嗎?

調和陰陽,協助天地運行,醫生治病和宰相治理國家同樣重要。現在武叔卿先生用道德的餘韻來治療人民,人們就可以用醫生的方法來治理天下,影響後世,這難道不是源自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道理嗎?雖然這本書的原版已經毀損,收藏古籍的人也很少有人保存,如果不是張蔭齋先生的真誠追求,詳細註釋,揭示前賢未發的智慧,毫無遺憾,重新雕版,延續其生命,那麼這本書就會像斷簡殘編一樣,被風雨侵蝕,而像隋珠和璧這樣的珍貴文物,後世又如何能真正欣賞和認識其價值呢?因此,我在看完這本書後,立即拿起筆,愉快地為它寫了序。

時乙酉小陽月上浣覺庵居士瓊州張嶽菘書於三原試院之能自強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