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石水」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石水,又稱石淋,是一種古代疾病,其特徵是尿中含有大量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通常是磷酸鈣或尿酸鹽。石水可能會導致尿痛、排尿困難和血尿。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可能導致腎衰竭。

中醫認為,石水是由於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能正常排泄,從而形成結石。導致水液代謝失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飲食不當、情志不遂、勞倦過度等。

中醫治療石水,主要以清熱利尿、化石排石為主。常用方藥有導赤散、滑石散、萆薢白虎湯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

石水的預防方法包括: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排尿習慣;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重;避免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

石水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出現尿痛、排尿困難、血尿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越婢湯

  • 1.《醫方集解》:「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經曰:肝腎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水在皮膚,故脈浮;里無熱,故不渴;病本於風,故汗出惡風;無大熱者,熱未盡退也)。
  • 2.《成方切用》:「(金匱),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經曰:肝腎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水在皮膚,故脈浮,里無熱,故不渴。病本於風,故汗出惡風無大熱者,熱未盡退也。)

麻黃湯

  • 1.《成方切用》:「(小字宜玩,觀沉小屬少陰句,可知正水而不喘。脈沉而加小,即從少陰論治,亦即石水治法,所以石水不出方也。)浮者為風,無水虛腫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徐忠可曰:仲景於風水皮水裡水皆出方。獨所云石水不出方。觀所出之方,似乎責之手足太陽,手足太陰。

防己黃耆湯

  • 1.《成方切用》:「不惡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當發汗。脈沉遲自喘,名正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汗。)

麻黃附子湯

  • 1.《金匱方歌括》:「用附子溫經散寒。主石水之病。即可知脈浮屬太陽。用杏子啟太陰之氣。主正水之病。為變其脈症言之也。恐石膏之凝寒。大有關於脾腎。故不可用焉。高明如徐忠可及二張二程。俱疑為麻杏甘石湯。甚矣。讀書之難也。而余以為其即麻黃、杏仁、甘草三味。不知是否。以俟後之學者。
  • 2.《醫學摘粹》:「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如治石水者,以麻黃附子湯主之。

葛根湯

  • 1.《赤水玄珠》:「_葛根湯_,治消渴、消腎,日飲石水者。

黛蛤散

  • 1.《曹滄洲醫案》:「南沙參(四錢),淡天冬(三錢五分),海浮石(四錢),冬瓜子(一兩),川貝(三錢,去心勿研),知母(三錢五分,秋石水炒),橘絡(一錢),茯苓(四錢),黛蛤散(七錢,絹包),川石斛(四錢),竹茹(三錢五分),粉甘草(三分),加玉蝴蝶(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