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4)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4)
1.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三月十九日請得
皇上脈浮弦,兩手均數。虛火總屬未平,火生風,耳鳴如昨。右耳堵悶輕減,火挾濕,足跟作痛。絡脈仍未宣通,風從肝出。濕自脾生,中運欠健,食後運遲,早間便溏,因之頭暈氣怯,升降未和所致。謹擬潛陽以熄風,和絡以化濕。恭呈聖裁。
北沙參(三錢),粉丹皮(三錢五分),杭菊瓣(一錢),生白芍(三錢五分),水炙鱉甲(三錢),雲茯苓(三錢),引用穀芽(四錢),焦米仁(三錢)
三月二十日請得
皇上脈弦象較和,數象未靜。所以虛火煽爍,下關不固,腰痠氣弱,尚是上盛下虛,耳悶稍減,仍然作響,足跟作痛,略見減輕,惟中焦運融未健,消化猶遲,便垢帶溏。謹擬育陰攝陽,參以固養運中。
北沙參(三錢),白蓮鬚(一錢),生白芍(三錢五分),抱木茯神(二錢,水飛辰砂三錢拌),生牡蠣(三錢,先煎),絲瓜絡(三錢五分),引用炒穀芽(一錢五分,包),橘白(一錢)
三月二十一日請得
皇上脈仍弦減而數未靜。水虧木旺,木火上擾清空,耳鳴不減,木邪下注底極,足跟猶痛,虛實兼見,頭暈運遲,脾胃不協。所以夜寐醒後頓覺痰泛,今日更衣,尚能調勻。謹擬上盛下虛。立方。
北沙參(三錢),半夏曲(一錢),水炙鱉甲(三錢),粉丹皮(一錢),杭菊瓣(一錢),抱木茯神(三錢,水飛辰砂三分拌),引用桑寄生(三錢),炒香穀芽(一錢五分,絹包)
三月二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弦數之象漸減輕,耳堵較通,鳴響尚存,足痛已輕,筋酸尚留。向來脾胃虛弱,中之少衝和之氣。中者,脾胃也,藥餌未見備勝,所以治多日轉覺氣體痰軟。似宜暫緩兩日或三日。進以一劑醒其胃,而暢其脾,以觀病機。擬調中而和上下。伏乞聖裁。
北沙參(三錢五分),橘白(一錢),川石斛(二錢),鹽半夏(一錢),引用炒穀芽(四錢,包),桑寄生(三錢五分)
三月二十三日請得
皇上脈兩關弦數如昨,尺部較軟,寸部亦見不足之象。腎不濟心,心不固腎。遺泄昨夜又發,所以肝不能潛,耳響未平,重聽又甚,脾不能運,足跟仍痛,牽連旁筋,所有夜寐欠實,腰愈酸禁,大便不暢,種種見證。謹擬清心固腎,柔肝運脾。
元參心(二錢),橘絡(五分),連心麥冬(三錢五分,辰拌),抱木茯神(三錢),粉丹皮(三錢五分),料豆衣(三錢五分),引用蓮子心(十根)
三月二十四日請得
皇上脈弦數較平,虛象更見。遂致遺泄連作,有夢屬心,無夢屬腎。心腎兩虧,諸證紛沓,耳鳴堵悶,略見減輕,足痛步艱,更見痰重,未免清升濁降,未能流利,腰間發酸,大便一時俱發。總核病機審審。下謹擬攝心腎而和肝脾。伏乞聖裁。
白話文:
三月十九日:皇上脈象浮而弦細,左右寸口脈皆數。虛火未清,火邪生風,耳鳴如前日。右耳堵塞感減輕,火邪夾濕,足跟疼痛。經絡尚未暢通,風邪由肝而來,濕邪由脾而生,脾胃運化功能不佳,飯後消化緩慢,早晨大便稀溏,因此頭暈乏力,氣機升降失調。今擬用滋陰熄風、和絡化濕之法。處方:北沙參、粉丹皮、杭菊瓣、生白芍、水炙鱉甲、雲茯苓、炒穀芽、焦米仁。
三月二十日:皇上脈象弦細,但較昨日平和,脈數尚未完全平復。虛火仍有煽動之勢,腎氣不足,腰痠乏力,仍屬上盛下虛之症。耳悶稍減,但仍有耳鳴,足跟痛也略有減輕,但中焦運化功能仍未恢復,消化仍慢,大便稀溏。今擬用滋陰斂陽,並兼顧調理中焦之法。處方:北沙參、白蓮鬚、生白芍、抱木茯神(水飛辰砂拌)、生牡蠣(先煎)、絲瓜絡、炒穀芽(包)、橘白。
三月二十一日:皇上脈象弦細略減,但脈數未平。陰液不足,肝氣過旺,肝火上擾,耳鳴未減,肝邪下注足跟,故足跟仍痛,虛實夾雜,頭暈,消化緩慢,脾胃失和。夜間睡醒後覺痰多,今日更衣尚可。今擬治上盛下虛。處方:北沙參、半夏曲、水炙鱉甲、粉丹皮、杭菊瓣、抱木茯神(水飛辰砂拌)、桑寄生(包)、炒香穀芽(絹包)。
三月二十二日:皇上脈象弦數已見減輕,耳塞感較通暢,但仍有耳鳴,足痛已輕,但仍覺筋骨酸痛。向來脾胃虛弱,中焦氣血運行不暢,藥物療效未盡理想,服藥多日,覺氣體虛弱,痰液稀薄。宜暫停服藥一至三日,再用一劑藥以醒脾健胃,觀察病情變化,調理中焦,以和上下。處方:北沙參、橘白、川石斛、鹽半夏、炒穀芽(包)、桑寄生。
三月二十三日:皇上脈象兩關弦數如前,尺脈較軟,寸脈亦見不足。腎氣不足,心氣亦虛,昨夜遺精,肝氣不能收斂,耳鳴未愈,聽力減退,脾胃運化功能不佳,足跟痛並牽連附近筋脈,睡眠不足,腰酸加劇,大便秘結。今擬用清心固腎、柔肝健脾之法。處方:元參、橘絡、連心麥冬(辰砂拌)、抱木茯神、粉丹皮、料豆衣、蓮子心。
三月二十四日:皇上脈象弦數較平穩,但虛弱之象更明顯。因此遺精連續發生,有夢則屬心虛,無夢則屬腎虛。心腎兩虛,諸症紛雜,耳鳴耳塞略有減輕,足痛行走困難,痰液增多,氣機升降失調,腰酸,大便不通。綜觀病機,今擬用補益心腎,和調肝脾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