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滄洲醫案》~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2)

回本書目錄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2)

1.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西耆皮(三錢五分),橘絡(七分),川貝(三錢五分,去心),雲茯苓(三錢),半夏曲(一錢),炒穀芽(一錢五分),引用紅棗(三枚),生薑(一小片)

以下吾師立方。

三月初八日請得

皇上脈左弦細,為水不涵木,木火上升之象;右細數,系脾運不健,濕熱下走之徵;木火上升,則右耳作堵,聞聲不甚清楚;脾濕下走,則氣腫作痛,食下運化遲鈍。謹擬泄化分利,疏運為法。

冬桑葉(一錢),五加皮(三錢五分),生白芍(三錢五分),石決明(一錢五分,鹽水煅),杭甘菊(一錢,稍炒),帶皮苓(三錢),引用炒穀芽(四錢,絹包),橘白(七分)

三月初九請得

皇上脈左細弱帶弦,右細軟微數。右耳鳴響作堵,左足跟微腫作痛,飲食下行遲慢。良由營虛水虧,肝少滋養,氣火未能下潛;脾虛氣弱,轉輸窒滯,濕熱遂致停頓。調理之法,寒涼則礙脾運,溫燥易擾肝陽。謹擬潛陽疏利,以復肝脾升降運融之常。

鱉甲心(三錢),雲茯苓(三錢),石決明(四錢,鹽水煅,先煎),粉萆薢(三錢),新會皮(七分),飛辰砂(三分),鹽半夏(三錢五分),引用杭甘菊(一錢,去蒂),炒穀芽(四錢,絹包)

三月初十日請得

皇上脈左細軟之中仍帶弦象,右軟,按久略有數狀。是陰分不充,肝火不潛,脾運遲鈍,濕隨氣滯之證。火浮所以耳鳴作堵,濕滯所以足跟痛,運化不能流利。推致病之由,當在腎陰不足,脾陽不振而論。積根源遠,專務治標無益也。謹擬滋腎以柔肝,醒脾以化濕。恭呈聖裁。

龜腹板(三錢,水炙),青鹽半夏(三錢五分),橘白(一錢),雲茯苓(四錢,北辰砂三分拌),白芍(三錢五分),海蛤粉(三錢,絹包),引用炒穀芽(四錢,絹包)

三月十一日請得

皇上脈左關細弦,右關微數,餘部均細。右耳鳴響作堵,左足跟熱痛連及足背,右腋間及腹中時覺竄痛,腰脊間或刺痛,飲食消化不速,頭暈,屢有小泡。以脈和證,為水虧火浮,濕鬱化熱之象。謹擬上泄浮火,下利二便,使可水升火降,濕化氣順。以備聖裁。

元參(三錢五分,水飛辰砂三分拌),柏子仁(三錢,去油),杭甘菊(一錢,去蒂),引用川斷(三錢五分,鹽水炒),橘絡(七分),生蛤殼(一錢五分,杵),赤芍(三錢五分),炒穀芽(一錢五分,絹包)

三月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左弦象稍加,右脈尚帶微數,按久均細而少力。兩耳鳴響,右耳作堵,左足背癰勢較輕,跟間依然熱痛。經曰:腎開竅於耳。足跟為腎虧,則火浮,陰虛則濕阻,濕火相博,熱象漸來。謹擬標治。以期火潛濕化。

元參(三錢五分,辰砂二分拌),雲茯苓(四錢),粉丹皮(一錢),生蛤殼(一錢五分),杭菊瓣(一錢),赤芍(三錢五分),引用絲瓜絡(三錢五分),炒穀芽(四錢,絹包)

白話文:

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三月初八日:皇上脈象左邊弦細,表示水液不足以滋養肝木,肝火上升;右邊細數,表示脾臟運化功能不佳,濕熱下行。肝火上升導致右耳堵塞,聽力不清;脾濕下行則氣腫疼痛,消化緩慢。因此擬定處方,以泄化分利,疏通運化。

三月初九日:皇上脈象左邊細弱帶弦,右邊細軟微數。右耳鳴響堵塞,左腳跟微腫疼痛,飲食消化緩慢。這是因為陰液不足,肝臟缺乏滋養,肝火無法下降;脾虛氣弱,運化受阻,濕熱停滯。調理方法需避免寒涼傷脾,溫燥擾肝。因此擬定處方,以潛降陽氣,疏通利水,恢復肝脾的升降運化功能。

三月初十日:皇上脈象左邊細軟但仍帶弦,右邊軟,按壓較久略有數。這是陰液不足,肝火不潛,脾運遲鈍,濕氣阻滯的表現。肝火上浮導致耳鳴堵塞,濕氣阻滯導致腳跟疼痛,運化功能不暢。病根在於腎陰不足,脾陽虛弱,單純治標無效。因此擬定處方,以滋養腎陰,柔肝,健脾化濕。

三月十一日:皇上脈象左關脈細弦,右關脈微數,其他脈象皆細弱。右耳鳴響堵塞,左腳跟熱痛並蔓延至腳背,右腋下及腹部間歇性竄痛,腰脊偶爾刺痛,飲食消化緩慢,頭暈,並出現少量水泡。脈象和症狀顯示,這是陰液不足,肝火上浮,濕邪鬱結化熱的表現。因此擬定處方,以泄去浮火,通利大小便,使水液上升,肝火下降,濕邪化解,氣機順暢。

三月十二日:皇上脈象左邊弦象略重,右邊脈象仍帶微數,按壓較久都細弱無力。兩耳鳴響,右耳堵塞,左腳背腫痛減輕,腳跟仍熱痛。經書記載:腎經與耳朵相通。腳跟疼痛是腎虛的表現,腎虛則肝火上浮,陰虛則濕邪阻滯,濕熱交爭,熱象加重。因此擬定處方,以針對性治療,使肝火下降,濕邪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