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兌金丸

神兌金丸

SHEN DUI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肝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0%
脾經 9%
心經 7%
膀胱經 5%
腎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兌金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方中加入大黃,可清熱解毒,並能瀉去腸胃積熱,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治療熱毒攻心、心煩不寧等症狀的作用。
  2. 活血化瘀: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加入大黃,有助於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進而緩解心臟瘀血所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

總而言之,神兌金丸中加入大黃,旨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達到治療心熱、心煩、胸悶、心悸等症狀的效果。

神兌金丸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辟邪: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辟邪之效。古人認為雄黃可驅除邪氣,防止瘟疫流行。神兌金丸作為一種治病的藥丸,加入雄黃,可以起到解毒辟邪的作用,提高藥效。

2. 消腫止痛: 雄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瘡瘍、腫毒等病症。神兌金丸中可能含有治療此類病症的藥材,加入雄黃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效果。

神兌金丸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解毒: 黃連性寒苦,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方劑中若出現熱證,如心火亢盛、胃火熾盛、濕熱內蘊等,則黃連可起到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作用,平衡體內陰陽,達到治療效果。
  2. 抑制細菌,消炎止痛: 黃連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部分細菌的生長繁殖,對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可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神兌金丸中加入黃連,可增強方劑的抗炎作用,提高療效。

神兌金丸方劑中含有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的熟製品,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善於消食化積,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健脾和胃:神麴不僅能消食化積,更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增強體質。

因此,神兌金丸方劑中加入神麴,旨在通過消食化積、健脾和胃,達到改善消化不良、增進食慾,促進身體康復的目的。

「神兌金丸」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痙攣、化痰散結等作用。對於因風寒痰濁阻滯經絡,導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化痰止痙的作用。

此外,天南星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狀。因此,在「神兌金丸」方劑中加入天南星,可以發揮其多方面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兌金丸」方劑中含有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使用青黛,旨在清熱解毒,針對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
  2. 涼血止血: 青黛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入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具有較好的療效。方劑中使用青黛,可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減輕出血症狀。

神兌金丸方劑中含有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該方劑中可能存在熱證,如肺熱、胃熱等,石膏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石膏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對於一些毒熱所致的疼痛,例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石膏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神兌金丸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爲了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緩解患者的熱證及疼痛症狀。

神兌金丸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對於因濕熱、痰飲等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症狀,滑石可幫助利水消腫,排泄體內濕氣,使水液代謝正常。
  2. 清熱解毒:滑石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濕熱、熱毒等所致的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滑石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輔助治療。

綜上所述,滑石在神兌金丸中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濕熱、痰飲等所致的各種病症。

「神兌金丸」方劑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瀉火消腫: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之功效。其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內蘊而導致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與方劑主治相符。
  2. 抑制細菌感染:胡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生長繁殖。對於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胡黃連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方劑療效。

神兌金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瀉下通便,消積導滯: 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通便排毒,用於治療積滯便祕、腹脹滿悶等症狀。
  2. 利水消腫,解毒驅蟲: 牽牛子亦可利水消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疾病;其還有解毒驅蟲功效,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等症狀。

神兌金丸中加入牽牛子,正是利用其瀉下通便、消積導滯、利水消腫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兌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青蛙,這在中醫理論中有其特殊的意義。青蛙,特別是某些品種,如蟾蜍,其皮膚和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蟾酥。這些成分被認為具有解毒、化痰、消腫等功效,能夠幫助調理體內的陰陽平衡。

在中醫中,青蛙的使用常與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及生理特性有關。青蛙生長於水邊,受自然界多種因素影響,其體內的生化成分被認為是自然界的精華,具備治病的潛力。此外,青蛙的性味偏寒,能夠清熱解毒,適合於熱症或濕熱內蘊的患者。在神兌金丸中,青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為使用者提供一種全面的調理,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復能力。這種選擇體現了中醫藥材運用的廣泛性與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兌金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百病」,泛指小兒常見之積滯、發熱、痰熱驚風、疳積等症。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易受飲食不節或外邪影響,導致氣機壅滯、痰熱內生,表現為腹脹、發熱、煩躁、驚搐等症。本方分「黃丸」與「青丸」兩類,可能針對不同病機配伍,整體以消積導滯、清熱化痰、解毒鎮驚為主,適合體質偏實熱或痰濕壅盛之小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黃丸組成分析

  1. 白醜、大黃
    • 白醜(白牽牛子)瀉水通便、消積逐痰;大黃攻下積滯、清熱瀉火。二者合用,通腑泄熱,導滯下行,適合食積化熱或便秘。
  2. 雄黃
    • 解毒燥濕,殺蟲辟穢,古代用於痰熱驚癇,但需注意其毒性。
  3. 黃連
    • 清心胃實火,解濕熱毒,針對小兒口瘡、煩躁、熱痢。
  4. 神曲、膽南星
    • 神曲消食化積,膽南星化痰息風,合用以消食化痰,適用於痰食交阻之咳喘或驚搐。

(二)青丸組成分析

  1. 青黛、熟石膏、滑石
    • 青黛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石膏清氣分實熱;滑石利濕瀉熱。三藥協同清熱利濕,主治暑熱煩渴、皮膚瘡癤或濕熱泄瀉。
  2. 胡黃連
    • 退虛熱、消疳積,輔助治療長期食積化熱之消瘦發熱。
  3. 黑醜
    • 黑牽牛子逐水通便,與白醜類似但偏重瀉濕熱,增強導滯之力。
  4. 大蝦蟆(泥包煨存性)
    • 蟾蜍傳統用於解毒散結,煅炭後緩和毒性,可能用於疳積結熱或痰核(如淋巴結腫大)。

(三)配伍特點

  1. 攻邪為主
    • 整體以峻下(二醜、大黃)、清熱(黃連、青黛)、化痰(膽星)為核心,適合實證患兒,虛弱小兒慎用。
  2. 分型施治
    • 黃丸偏重通腑瀉熱,針對便秘、痰熱;青丸側重清利濕熱,適用於暑濕或皮膚症狀。
  3. 蟲類藥應用
    • 蝦蟆炭與雄黃體現「以毒攻毒」思想,可能用於頑固疳證或熱毒壅盛(如瘡癤、癰腫)。

三、可能功效推論

  1. 急症
    • 食積發熱(腹脹便秘、舌苔厚膩)、痰熱驚風(抽搐痰鳴)。
  2. 緩症
    • 疳積消瘦(長期消化不良、毛发枯黃)、濕熱瘡疹(如湿疹、口瘡)。
  3. 治療原理
    • 通過瀉下與清熱,給邪出路(從二便分解濕熱痰積);結合化痰息風藥,緩解驚惕不安。

四、時代背景思考

此方反映古代對小兒病「重攻邪」的傾向,尤其明清時期疳積理論盛行,醫家喜用攻逐法。然部分藥材(如雄黃、蟾蜍)需審慎評估其必要性與安全性,現代臨床應結合體質辨證調整。

傳統服藥法


黃丸:白醜2兩,大黃2兩,雄黃3錢,黃連3錢,神曲5錢,膽星5錢,青丸:青黛1兩,神曲5錢,熟石膏1兩,滑石1兩,胡黃連3錢,黑醜2兩,大蝦蟆1只(泥包煨存性,研細末)。
以上丸藥,分黃、青兩種,俱用生研,將蝦蟆炭各半分勻和入,水泛為丸,如米粞之大小。
每歲各1丸,勻服,早晚各進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黃、雄黃、石膏等峻烈之品,不宜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神兌金丸, 出處:《青囊秘傳》引《臨證指南》。 組成:黃丸:白醜2兩,大黃2兩,雄黃3錢,黃連3錢,神曲5錢,膽星5錢,青丸:青黛1兩,神曲5錢,熟石膏1兩,滑石1兩,胡黃連3錢,黑醜2兩,大蝦蟆1隻(泥包煨存性,研細末)。 主治:小兒百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