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黃芩丸中含有黃芩,主要原因在於: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方中以其來清解外感風熱,兼治內熱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
- 止咳化痰:黃芩亦能清肺熱、止咳化痰,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黃等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防風黃芩丸中,黃芩與防風等藥材相配合,可發揮更好的療效,達到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的效果。
防風黃芩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咳平喘:防風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風、止咳平喘的功效。方劑中黃芩清熱燥濕,但易傷津耗氣,而防風可協同黃芩疏散風邪,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同時緩解風熱咳嗽、喘息等症狀。
- 調和藥性,引藥入肺:防風性溫,可引導黃芩的清熱解毒之性入肺,使藥力更能直達病竈,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防風也具有調節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配合黃芩發揮其藥效。
主治功效
防風黃芩丸:婦女肝經風熱所致出血症狀的良方
中藥方劑「防風黃芩丸」,主要成分是黃芩和防風,主治功效是婦女肝經風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包括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血崩和流產。
防風:散風、解表發汗、活血止痛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防風黃芩丸:婦女肝經風熱所致出血症狀的良方
防風黃芩丸結合了防風和黃芩的功效,具有清熱涼血、涼風解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婦女肝經風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血崩和流產等。該方劑在臨牀上廣泛應用,具有較好的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防風黃芩丸」是婦女肝經風熱所致出血症狀的良方,具有清熱涼血、涼風解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婦女肝經風熱所致的出血症狀。該方劑在臨牀上廣泛應用,具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條芩(炒焦)、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
防風子芩丸(《醫略六書》卷二十八)、防風丸(《盤珠集》卷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黃芩丸,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 組成:條芩(炒焦)、防風各等分。 主治:婦人肝經風熱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崩,漏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