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柘湯

BAI Z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2.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白柘湯」中加入砒霜,主要是利用砒霜的劇烈解毒功效。砒霜雖然劇毒,但在極低濃度下可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治療成分。然而,由於砒霜具有極高的毒性,現代醫學不建議使用含砒霜的藥物,以免造成中毒等嚴重後果。

主治功效


白柘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出處

《雞峰普濟方》| 張銳

主治症狀分析

古文記載白柘湯主治「人素有勞根,苦作便發,發則身體百節皮膚疼痛,或熱極筋急。」

  • 素有勞根: 指平日累積的疲勞病根,體質虛弱,易因勞累而發病。
  • 苦作便發: 因辛勞工作、過度勞累而誘發疾病。
  • 身體百節皮膚疼痛: 全身關節、肌肉、皮膚出現疼痛症狀。
  • 或熱極筋急: 或出現發熱嚴重,筋脈拘急、抽搐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選用砒霜與白朮,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 砒霜: 砒霜具有多重功效,在此方中,可能取其解毒、止痛、消炎之效,以緩解「身體百節皮膚疼痛」及「熱極」的症狀。
  • 白朮: 白朮健脾益氣,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素有勞根」的體質狀態。其燥濕化痰之效,可能有助於緩解因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的疼痛。

綜上所述,白柘湯的治療原理可能在於:

  1. 祛邪止痛: 砒霜解毒、止痛、消炎,針對疼痛、發熱等症狀。
  2. 扶正固本: 白朮健脾益氣,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透過以上藥物的配伍,達到緩解因勞累引發的疼痛、發熱、筋急等症狀,並改善體質的效果。

  • 白柘東南根: 單獨用白柘東南根,去皮,取中皮,炙熟,細切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這與原方中提供的砒霜、白朮的組成不同,這裡只使用了白柘這一味藥。白柘在傳統中醫中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能針對疼痛、發熱等症狀。溫酒調服則有助於藥效發揮,並可能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

因此,此段古文提供的方劑與原方提供的藥物組成存在差異,其治療原理更側重於白柘本身的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功效,並通過溫酒調服來增強藥效。

傳統服藥法


白柘(東南根一尺,去皮,取中皮,炙熟,細切)。
上為末。
每服3錢,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白柘湯,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白柘(東南根1尺,去皮,取中皮,炙熟,細切)。 主治:人素有勞根,苦作便發,發則身體百節皮膚疼痛,或熱極筋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