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澤丸方劑中包含陽起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陽起石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出血等症狀。白澤丸主治濕熱蘊結、毒氣上攻所致的瘡瘍腫毒、喉痺、口舌生瘡等,陽起石的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病邪,促進瘡瘍的消退。
- 利濕退黃: 陽起石亦具利濕退黃的作用,可治療濕熱引起的黃疸、尿黃、身黃等症狀。白澤丸中部分藥材如黃連、黃芩等亦有清熱利濕之效,與陽起石配合使用,可加強利濕退黃的作用,使療效更佳。
白澤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白澤丸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陽氣不足所致的疾病,附子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症狀。
2. 補益腎陽:腎陽虛弱可導致肢體冰冷、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等症狀。附子可溫補腎陽,提高腎臟機能,改善陽氣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
附子藥性猛烈,需謹慎使用,宜遵醫囑,切勿自行服用。
白澤丸中包含鐘乳石,其原因主要有二:
- 補鈣固腎: 鐘乳石富含碳酸鈣,具有補鈣固腎之效。白澤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尿頻、遺精等症狀,而鐘乳石的補鈣作用可以增強腎臟功能,固腎止遺,改善尿頻等症狀。
- 清熱解毒: 鐘乳石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白澤丸中常配合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黃柏、知母等,與鐘乳石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總之,鐘乳石在白澤丸中起到補腎固本,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藥效。
白澤丸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芳香開竅,醒脾化濕: 檀香氣味芳香,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的功效。對於脾胃濕困、神志不清、痰多咳嗽等症,檀香能起到醒脾開胃,化濕止咳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安神定志,清心除煩: 檀香氣味清香,能安神定志,清心除煩,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檀香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療效。
白澤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白澤丸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對於白澤丸所治療的跌打損傷、骨折等病症,乳香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炎症反應。
因此,白澤丸方劑中加入乳香,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的效果。
白澤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白澤丸多用於治療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神志狀態。
-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中風、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瘀血阻絡,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白澤丸中往往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發揮療效,加速患者的康復。
主治功效
白澤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白澤丸主治臟腑虛寒,真元不固,腸虛洩利,心腹撮痛,氣逆嘔吐,自汗無時。此外,還可用於治療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真氣不足,元臟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頓衰,頭目眩暈,耳內虛鳴,心腹急痛,氣逆嘔吐,痰嗽喘促,胸膈脹悶,脾泄下痢,遺精便濁,厥冷自汗,脈微欲絕。婦人血海虛冷,崩漏不止,赤白帶下,經候不調,臍腹時痛,面無顏色,飲食不進。總而言之,白澤丸適用於各種虛勞之疾。
治療原理分析:
白澤丸的組成包括:
- 陽起石:補腎助陽、強筋健骨。
- 附子:溫經散寒、回陽救逆。
- 鐘乳石: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 檀香:行氣解鬱、活血化瘀。
- 乳香:消炎鎮痛、活血通絡。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部分方劑中不含)。
從藥物組成來看,白澤丸以溫陽補腎為主要治療方向。陽起石和附子是方中的主藥,二者合用,能夠強力溫補腎陽,驅散寒邪。鐘乳石則能滋陰降火,制約陽起石和附子的燥熱之性,防止溫補過度。檀香和乳香能夠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緩解因氣血不暢導致的各種症狀。麝香則能開竅醒神,增強藥效。
總體而言,白澤丸通過溫陽補腎、行氣活血,達到溫補臟腑、固本培元、緩解各種虛寒症狀的功效。
不同版本的白澤丸在藥物組成上略有差異,如葛丞相的版本去除了麝香,並加入了天雄以增強溫陽之力。而《奇效良方》的版本則保留了麝香,並將麝香的用量減少至一錢。這些差異體現了不同醫家根據自身經驗對藥方的調整。
**《玉機微義》**中,徐彥純對《局方》使用辛香燥熱之劑補虛提出質疑,他認為白澤丸這類方劑雖然名為補虛,但其中含有大量辛燥藥物,容易造成「實實虛虛」之禍。他列舉了白澤丸的藥物組成,並指出這些藥物多具有疏通燥疾之性,並非真正的補益之品。他認為真正的補虛應該使用滋補之藥,並以八味丸為例,說明補腎應該以滋陰為主,溫陽為輔。
因此,白澤丸的應用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並非所有虛證都適合使用。
傳統服藥法
陽起石1兩半(煅令通赤,研), 附子(炮,去皮臍,取末)1兩半, 鐘乳粉(成煉好者)2兩, 白檀香(末)1兩 , 滴乳香(別研)1兩, 麝香1錢(別研)。
上藥和勻,滴水和成劑,分作六十丸。
每服1丸,水1盞化開,加生薑3片,煎7分,食前、空心通口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腎壯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止瀉止嘔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澤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陽起石1兩半(煅令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臍,取末)1兩半,鍾乳粉(成煉好者)2兩,白檀香(末)1兩,滴乳香(别研)1兩,麝香1錢(别研)。 主治:臟腑虛寒,真元不固,腸虛泄利,心腹撮痛,氣逆嘔吐,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