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白丸子

追風白丸子

ZHUI FENG BAI W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7.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20%
心經 20%
肺經 13%
胃經 6%
腎經 6%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風白丸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破傷風」,症見「寒熱煩悶,狀似傷寒」。破傷風由外傷風毒入侵經絡,鬱而化熱,或引動內風,導致筋脈拘急、寒熱交作、煩躁悶亂。此方以祛風止痙、溫通開竅為主,兼散寒解毒,適用於風毒初襲、表裏俱實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蜈蚣(赤足者,薑汁浸)

    • 性味辛溫,走竄力強,善搜風通絡、止痙解毒。
    • 薑汁浸製可增強其溫散風寒、化痰通絡之效,尤適風痰瘀阻經絡。
  2. 白花蛇項肉(酒浸,炙)

    • 白花蛇祛風通絡力峻,專治「風濕痺痛、驚癇抽搐」。
    • 酒浸後增強活血透達之性,配合炙製緩其峻烈,專注祛風定驚。
  3. 乳香(研)

    • 活血行氣、通絡止痛,助蜈蚣、白花蛇舒筋活絡。
    • 破傷風多伴氣血瘀滯,乳香可疏通經脈、緩解拘急。
  4. 麝香(研)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能透達風毒鬱閉之邪。
    • 與蜈蚣、白花蛇協同,增強穿透力,速通經絡壅滯。
  5. 附子(生用)

    • 大辛大熱,溫陽散寒,助諸藥驅散深伏風寒濕邪。
    • 生用毒性峻烈,取其急溫經脈、回陽救逆之力,針對寒毒內閉。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祛風為主,溫通為輔:蜈蚣、白花蛇直入經絡搜風定痙,附子、乳香溫通助陽,麝香開竅引藥達病所。
  • 動靜結合:蜈蚣、蛇類走竄,配乳香活血、麝香開竅,動而不耗;附子固守溫裡,靜而不滯。
  • 表裏雙解:薄荷湯送服宣透表邪,米飲助汗出而和胃,配合柳湯外浴發汗,使風毒從表而散。

總結:此方以蟲類藥攻逐風毒,配合溫通開竅之品,針對破傷風初起風邪夾寒、經絡壅閉之證,共奏祛風止痙、溫散透邪之效。

傳統服藥法


娛蚣(赤足者,薑汁浸一宿)1分,白花蛇項肉(酒浸一宿,炙)1分,乳香(研)1分,麝香(研)1分,附子(生用)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蘿蔔子大。
用薄荷熟水研下1-5丸或10丸。要出汗,以挑柳湯浴後,熱米飲投之,汗出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作用,但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咽干、便秘等副作用,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追風白丸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娛蚣(赤足者,薑汁浸1宿)1分,白花蛇項肉(酒浸1宿,炙)1分,乳香(研)1分,麝香(研)1分,附子(生用)1分。 主治:破傷風,寒熱煩悶,狀似傷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