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風白丸子
ZHUI FENG BAI WAN ZI | 更多圖表
追風白丸子方劑由生薑、白花蛇、乳香、麝香、附子組成,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29,寒性指數4,顯然屬於熱性偏盛的方劑。
方中,附子為大熱之品,其溫陽散寒之力最強,明顯提升了方劑的熱性指數。麝香雖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但其性屬溫熱,亦助長了方劑的熱性。乳香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性溫,也略微增加方劑的熱度。生薑辛溫,發散風寒,溫中散寒,也屬於溫熱藥。
相對而言,方中寒性藥物較少且藥力較弱。白花蛇雖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但其寒性並不顯著,且在整體方劑的熱性藥物作用下,其寒性被大大削弱。
綜上所述,追風白丸子方劑的寒熱屬性主要由附子、麝香、乳香、生薑等熱性藥物決定,整體呈現明顯的熱性偏盛狀態。 少量寒性藥物的加入並不足以抵消熱性藥物的功效,反而可能起到引經藥或緩和藥的作用,使藥力更為平和地作用於病灶。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20%
心經 20%
肺經 13%
胃經 6%
腎經 6%
追風白丸子此方劑,從經絡歸屬與比例來看,主要針對以下經絡異常進行調理:
脾經:此方劑有較高比例歸屬於脾經(0.333),顯示其對脾經的影響較為顯著。脾經主要功能為運化水穀、統血、升清,若脾經虛弱,則可能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倦怠乏力等症狀。因此,此方劑可能適用於脾經虛證,可能有助於改善上述脾虛相關症狀。
肝經:此方劑有一定比例歸屬於肝經(0.2)。肝經主要功能為疏泄氣機、藏血,若肝經功能失調,可能出現情緒抑鬱、易怒、脅肋脹痛等症狀。由於此方劑歸屬肝經的比例不算低,因此,可能適用於肝經氣機不暢、血瘀等相關證候,可能有助於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心經:此方劑有一定比例歸屬於心經(0.2)。心經主要功能為主管血脈、主神志,若心經功能失調,可能出現心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症狀。此方劑對心經有一定影響,可能適用於心經血脈運行不暢、心神不安等證候,可能有助於安神定驚、活血通脈。
肺經:此方劑有較少比例歸屬於肺經(0.133)。肺經主要功能為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若肺經功能失調,可能出現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此方劑對肺經的影響較小,但可能適用於肺氣不宣、痰濕阻肺等相關證候,可能有助於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胃經:此方劑有少量比例歸屬於胃經(0.067)。胃經主要功能為受納腐熟水穀,若胃經功能失調,可能出現胃痛、嘔吐、噯氣、腹脹等症狀。由於此方劑歸屬胃經的比例極少,僅可能對胃經產生微弱的影響,僅可能適用於胃氣不和的輕微症狀。
腎經:此方劑有少量比例歸屬於腎經(0.067)。腎經主要功能為藏精、主生殖、主水液代謝,若腎經功能失調,可能出現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小便不利等症狀。由於此方劑歸屬腎經的比例極少,僅可能對腎經產生微弱的影響,僅可能適用於腎虛的輕微症狀。
主治功效
追風白丸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破傷風」,症見「寒熱煩悶,狀似傷寒」。破傷風由外傷風毒入侵經絡,鬱而化熱,或引動內風,導致筋脈拘急、寒熱交作、煩躁悶亂。此方以祛風止痙、溫通開竅為主,兼散寒解毒,適用於風毒初襲、表裏俱實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蜈蚣(赤足者,薑汁浸)
- 性味辛溫,走竄力強,善搜風通絡、止痙解毒。
- 薑汁浸製可增強其溫散風寒、化痰通絡之效,尤適風痰瘀阻經絡。
白花蛇項肉(酒浸,炙)
- 白花蛇祛風通絡力峻,專治「風濕痺痛、驚癇抽搐」。
- 酒浸後增強活血透達之性,配合炙製緩其峻烈,專注祛風定驚。
乳香(研)
- 活血行氣、通絡止痛,助蜈蚣、白花蛇舒筋活絡。
- 破傷風多伴氣血瘀滯,乳香可疏通經脈、緩解拘急。
麝香(研)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能透達風毒鬱閉之邪。
- 與蜈蚣、白花蛇協同,增強穿透力,速通經絡壅滯。
附子(生用)
- 大辛大熱,溫陽散寒,助諸藥驅散深伏風寒濕邪。
- 生用毒性峻烈,取其急溫經脈、回陽救逆之力,針對寒毒內閉。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祛風為主,溫通為輔:蜈蚣、白花蛇直入經絡搜風定痙,附子、乳香溫通助陽,麝香開竅引藥達病所。
- 動靜結合:蜈蚣、蛇類走竄,配乳香活血、麝香開竅,動而不耗;附子固守溫裡,靜而不滯。
- 表裏雙解:薄荷湯送服宣透表邪,米飲助汗出而和胃,配合柳湯外浴發汗,使風毒從表而散。
總結:此方以蟲類藥攻逐風毒,配合溫通開竅之品,針對破傷風初起風邪夾寒、經絡壅閉之證,共奏祛風止痙、溫散透邪之效。
傳統服藥法
娛蚣(赤足者,薑汁浸一宿)1分,白花蛇項肉(酒浸一宿,炙)1分,乳香(研)1分,麝香(研)1分,附子(生用)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蘿蔔子大。
用薄荷熟水研下1-5丸或10丸。要出汗,以挑柳湯浴後,熱米飲投之,汗出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作用,但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咽干、便秘等副作用,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追風白丸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娛蚣(赤足者,薑汁浸1宿)1分,白花蛇項肉(酒浸1宿,炙)1分,乳香(研)1分,麝香(研)1分,附子(生用)1分。 主治:破傷風,寒熱煩悶,狀似傷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