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水」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對於熱毒壅盛、發熱煩躁、口渴便祕等症狀,芒硝能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作用。
- 通利二便:芒硝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排泄,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症狀,芒硝能起到通利二便、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芒硝在「神效水」方劑中,起到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然而,芒硝屬於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服用。
「神效水」方劑中加入「膽礬」實屬大膽之舉,原因如下:
- 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 若方劑旨在清熱解毒或治療濕疹、瘡瘍等,膽礬或能發揮其毒性,迅速控制病情。
- 膽礬有毒,且毒性較強。 其藥性猛烈,需慎用,且用量需嚴格控制,否則易造成中毒反應,如嘔吐、腹痛、腹瀉、肝腎損傷等。
故,「神效水」方劑中使用膽礬,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嚴格把關,並根據患者病情、體質進行合理配伍和劑量調整,以確保療效與安全性。
「神效水」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收斂,能止血生肌,對於外傷出血、潰瘍流膿等症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 清熱燥濕: 白礬亦具清熱燥濕之效,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能起到清熱止癢、消腫生肌的作用。
因此,白礬在「神效水」方劑中,擔負著止血收斂、清熱燥濕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神效水中加入鹽,主要有兩個原因:
- 引藥入經:鹽味鹹,入腎經,有引藥入經的作用。腎主水,而神效水多用於治療水濕相關的疾病,加入鹽有助於藥物深入腎經,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 增強藥力:鹽具有引水的作用,可以促進藥液的吸收和滲透,並幫助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強的治療作用。同時,鹽也有助於調整藥液的滲透壓,使藥效更穩定。
主治功效
神效水主治功效分析
「神效水」這一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科疾病,特別是外障類眼疾,且多與熱證、炎症相關。
主治功效:
- 諸般外障屬熱者: 指由外感風熱、邪毒入侵等因素引起,並伴有熱象的眼部疾病。例如:《眼科錦囊》中提到的「風眼疫眼」等。
- 頑固星翳: 指眼部角膜上出現的白色翳障,且病情頑固、不易消退。
- 角膜膿潰: 指角膜發生化膿性炎症,嚴重者可導致角膜潰瘍、穿孔。《眼科錦囊》中描述的「膿瘍」、「潰瘍」、「水疱」、「膿疱」、「目瘡」、「漏睛膿血」等證,均與角膜膿潰相關。
- 疫毒腫: 由於疫毒之氣侵襲眼部而導致的紅腫疼痛。
- 大患後生翳: 指嚴重眼病(如疫眼)後遺留的翳障。
治療原理:
從「神效水」的組成成分(芒硝、膽礬、白礬、鹽)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
- 清熱解毒: 膽礬、白礬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消除眼部的熱毒、炎症。
- 瀉下通便: 芒硝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這可能與中醫理論中的「火性上炎」有關,通過瀉下可以引火下行,減輕眼部的熱證。
- 消炎止痛: 芒硝、膽礬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 燥濕收斂: 白礬具有燥濕收斂的作用,可以收斂眼部分泌物,促進炎症消退。
- 調節滲透壓: 鹽的加入可能起到調節局部滲透壓的作用,有助於減輕眼部水腫。
古文佐證:
- 《眼科錦囊》中明確指出「神效水,治諸般外障屬熱者。及頑固星翳。角膜膿潰之類。」
- 《眼科錦囊》中還提到「玫瑰露」、「神效水」、「石膽水」等外用藥物,用於治療「風眼疫眼」、「外翳有膿氣者」等眼疾,與「神效水」的功效相符。
- 《異授眼科》中「神效水眼藥方」主要成分為「羊腦蘆甘石」,並經過特殊炮製,雖與「神效水」組成不同,但同樣用於治療「諸般目疾」。
- 《太平聖惠方》中則出現了另一個名為"神效水銀丸"的方劑,用於"治厭食不計年月",和"神效水"的主治有很大差異,並非同一個方劑。
總結:
「神效水」作為一種外用眼藥,主要針對眼科熱證、炎症性疾病,特別是角膜病變,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燥濕收斂等功效。其治療原理與現代醫學對角膜炎、角膜潰瘍等疾病的認識有一定相通之處。
傳統服藥法
消石1錢,膽礬5分,明礬1兩5錢,食鹽5分。上藥以文火煮,納壺埋藏於土中,約七日,凝結如青冰。
每用少許,融解為水,洗淨眼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水,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消石1錢,膽礬5分,明礬1兩5錢,食鹽5分。 主治:諸般外障屬熱者,及頑固星翳,角膜膿潰之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