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蒸丸中包含鹿茸,主要源於其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的功效。鹿茸性溫,味甘,入腎、肝經,具有 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 的作用,可改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腎虛症狀。
七蒸丸多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陽氣不足等症,而鹿茸能溫補腎陽,提高腎臟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這些疾病的效果。
七蒸丸方劑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改善睡眠: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脾、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七蒸丸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而酸棗仁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緩解精神緊張,配合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滋養肝血,緩解虛勞: 酸棗仁還具滋養肝血、緩解虛勞的功效。七蒸丸中常加入其他滋補肝腎的藥材,如熟地黃、當歸等,酸棗仁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幫助滋養肝血,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七蒸丸方劑中使用石蓮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石蓮肉性寒,味甘微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可有效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生津止渴、涼血止血:石蓮肉亦具生津止渴、涼血止血之效。在七蒸丸中,石蓮肉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涼血止血等功效,適用於熱毒內盛、口乾舌燥、牙齦出血等症狀。
七蒸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七蒸丸本身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為目的,加入茯苓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以下作用:
-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導致的脾胃虛弱、水腫等症狀,進一步增強藥物的滋補效果。
- 健脾寧心: 茯苓亦能健脾寧心,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使患者更易於接受治療,並達到更好的療效。
七蒸丸中包含菟絲子,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陽: 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可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與七蒸丸補腎填精、固本培元之功效相符。
- 滋陰潤燥: 菟絲子能滋補肝腎,並能潤澤筋骨,適合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燥熱、腰膝疼痛等症狀。七蒸丸中加入菟絲子,可以平衡藥性,避免單純補陽而燥熱傷陰。
七蒸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腎壯陽: 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七蒸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耳鳴遺精等症狀,而肉蓯蓉的補腎作用正好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藥效。
二、潤腸通便: 肉蓯蓉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改善因腎虛引起的便祕問題。七蒸丸中其他藥材多為溫燥之品,加入肉蓯蓉可以起到緩解燥熱、潤腸通便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七蒸丸中包含益智仁,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智,寧心安神: 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智、寧心安神之效。七蒸丸多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導致的智力低下、記憶力減退、夜啼不安等症狀,益智仁能補脾益氣,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並能安神定志,幫助小兒改善神經系統功能。
- 補腎固精,助陽益氣: 益智仁同時具有補腎固精、助陽益氣的作用。七蒸丸中常加入益智仁,也與其補益腎氣、改善腎功能,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小兒生長發育有關。
七蒸丸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七蒸丸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腹部冷痛,促進消化功能。
- 協同作用: 茴香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增強整體療效。例如,與肉桂、丁香等溫陽散寒藥物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與陳皮、砂仁等理氣消食藥物配伍,可增強理氣止痛作用。
主治功效
七蒸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鼻衄(鼻出血)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七蒸丸主要用於治療鼻衄,即鼻出血。方劑組成包含:鹿茸、酸棗仁、石蓮肉、茯苓、菟絲子、肉蓗蓉、益智仁、茴香。
綜合各藥材功效分析,七蒸丸治療鼻衄的原理可能如下:
滋補肝腎,固本培元: 方中鹿茸、菟絲子、肉蓗蓉皆為補益肝腎之要藥。中醫認為,鼻衄與肝腎虧虛、虛火上炎有關。補益肝腎,可以從根本上改善體質,減少鼻衄發作。
安神寧心,清降虛火: 酸棗仁具有安神助眠、緩解焦慮的功效。情緒波動、心火亢盛也是鼻衄的誘因之一。酸棗仁可以平抑心火,減少鼻衄發生的機率。
健脾益氣,調和氣血: 茯苓、石蓮肉具有健脾益氣、調和腸胃的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氣血充足,則能更好地濡養鼻竅,防止出血。
溫陽行氣,通絡止血: 茴香具有溫陽行氣、促進食慾的功效。其溫通之性可能有助於改善鼻竅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止血。
益智醒腦,佐助治療: 益智仁具有開竅醒腦、提昇記憶力的功效。雖然與鼻衄治療沒有直接關係,但可能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狀態,輔助治療。
總結:
七蒸丸通過滋補肝腎、安神寧心、健脾益氣、溫陽行氣等多方面作用,從而達到治療鼻衄的目的。其治療思路注重整體調理,標本兼治,符合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鹿茸7兩,酸棗仁0.5兩(去殼),石蓮肉0.5兩(去心),白茯苓1兩,菟絲子1兩(淨洗),肉蓯蓉1兩,益智仁1兩(去殼),北茴香0.5兩(青鹽拌勻)。
上將鹿茸切片,分作7份,以碗7只,各蒸1份;以好酒1升,每處用藥1份,同浸1宿,連碗排飯上蒸,飯熟取出為度,和勻焙乾,為末,以山藥10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50丸至100丸,棗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腎益精、養血安神、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腎虛精虧、血虛失養所致的鼻衄。
- 本方中的鹿茸、酸棗仁、石蓮肉、茯苓、菟蕬子、肉蓯蓉、益智仁、茴香均具有補腎益精、養血安神、止血的功效。
- 本方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陰虛火旺、濕熱內蘊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蒸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七。 組成:鹿茸7兩,酸棗仁半兩(去殼),石蓮肉半兩(去心),白茯苓1兩,菟絲子1兩(淨洗),肉蓯蓉1兩,益智仁1兩(去殼),北茴香半兩(青鹽拌勻)。 主治:鼻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