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丸
CENG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曾青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效。曾青丸以清熱解毒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脾胃虛寒、寒邪內阻,導致嘔吐、腹痛等症狀。乾薑可溫脾胃、散寒邪,減輕嘔吐症狀,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曾青丸中多用寒涼藥物,如曾青、黃連等,若單用寒涼藥物,易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加重病情。乾薑性溫,可以溫暖脾胃,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脾胃。
「曾青丸」方劑中包含「蟅蟲」,其原因主要有二:
- 蟅蟲性寒,善於解毒:蟅蟲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針對熱毒、癰腫、瘡瘍等症狀效果顯著。曾青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蟅蟲的清熱解毒作用正好可以針對此病症。
- 蟅蟲與曾青相輔相成:曾青為一種含銅的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蟅蟲的藥性相輔相成。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症。
曾青丸中加入紫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清熱解毒之效。曾青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紫石英可協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散結消腫: 紫石英還具有散結消腫之效。曾青丸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對於咽喉部腫瘤、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曾青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曾青丸所治療的熱毒血瘀病症,牡丹皮能有效清熱解毒,並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緩解肝火,降肝氣:牡丹皮還具有疏肝解鬱,降肝氣的功效。曾青丸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肝氣鬱結導致的病症,牡丹皮能起到平肝降火的作用,緩解症狀,使病情得到緩解。
曾青丸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曾青丸主治寒邪客於經絡,致使筋脈拘急、疼痛等症,桂枝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曾青丸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羌活等亦具溫陽散寒功效,桂枝與之相配,能互相增效,更有效地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之,桂枝在曾青丸中起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增強療效,達到治療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疼痛的目的。
曾青丸方劑中含有大黃,主要是因為其瀉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在曾青丸中,大黃主要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疏風清熱、解毒消腫,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同時,大黃的瀉下作用也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發揮作用,例如當患者伴有熱毒壅盛、便祕等症狀時,大黃可以起到通便排毒的作用,促進毒素的排出。
曾青丸中含有龍骨,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曾青丸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龍骨能起到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安的作用。
- 固澀止汗: 龍骨具有固澀止汗的功效,可以收斂固澀,減少汗液分泌。曾青丸中若存在盜汗、自汗等症狀,龍骨能幫助止汗,恢復體內陰液的平衡。
總而言之,龍骨在曾青丸方劑中起到鎮驚安神和固澀止汗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曾青丸中加入蜀漆,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的功效。蜀漆性寒,味苦,入肝經,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齒齦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另一方面,蜀漆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曾青丸中包含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潛陽: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的功效。曾青丸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狀,而龜板能滋陰降火,潛降肝陽,達到清熱明目的作用。
- 固本培元: 龜板亦有固本培元、強筋健骨的作用。曾青丸中可能還含有其他滋補藥材,龜板的加入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曾青丸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滋陰潛陽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內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出血等症,均有較好療效。
- 滋陰潛陽: 鱉甲還可滋陰潛陽,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陽亢不降所致的潮熱盜汗、心煩不寐、口乾舌燥等症。
因此,曾青丸中加入鱉甲,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滋陰潛陽的作用,以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曾青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鎮心安神:珍珠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對於因心火亢盛、神志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珍珠可以起到清心降火、安神定志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平靜。
2. 解毒清熱:珍珠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清熱功效。在一些熱毒內盛的疾病中,珍珠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曾青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曾青丸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而細辛可溫肺散寒,通利鼻竅,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 引藥入肺:細辛辛香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部,發揮更好的療效。曾青丸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亦有宣肺散寒之效,細辛可引導這些藥物深入肺經,增強藥效。
曾青丸中含有附子,其主要原因如下:
- 寒邪入體,陽氣虛衰:曾青丸主治寒邪客肺,兼有風寒濕邪侵襲之症。附子性溫熱,能回陽救逆,溫肺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恢復陽氣。
- 扶正祛邪,溫陽散寒:附子入心、腎經,溫補心腎陽氣,並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搭配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可有效祛除寒邪,改善肺部氣逆、喘咳等症狀。
主治功效
曾青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本經逢原》、《幼幼新書》、《外臺秘要》等古籍記載,曾青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積聚留飲:
- 核心功效: 諸書皆強調曾青丸對於「久寒積聚」、「留飲宿食」的治療效果。積聚指體內有形腫塊,留飲指停滯於體內的痰液水濕。這些病理產物多由寒邪、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阻礙氣機運行,造成痞塊、疼痛等症狀。
- 治療原理: 曾青丸的組成藥物具有溫陽散寒、破積消癥的功效。其中,乾薑溫中散寒,蟅蟲破血化瘀,可化解寒凝積滯,驅散體內陰邪。諸藥合用,能溫化寒飲,消散積聚。
2. 治療天行傷寒:
- 核心功效: 古籍中多次提及曾青丸可治療「天行傷寒」,即時行瘟疫、外感發熱等疾病。
- 治療原理: 雖然古籍未明確指出其作用機制,但根據現代中醫理論推斷,此方可能通過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首先,部分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邪毒。其次,通過溫散通絡的藥物,可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疏散邪氣的作用。最後,整體而言,通過扶正祛邪,可提高人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天行傷寒的目的。
3. 治療小兒八痞:
- 核心功效:《幼幼新書》詳細描述了曾青丸治療小兒八痞的功效,針對不同痞證,選用不同藥物進行治療。
- 治療原理:
- 蒸痞(心下堅痛,大如小杯): 曾青主治,推測是利用其消積破瘀的功效。
- 蛇痞(板起於脅下,搶心): 龍骨主治,可能起到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作用,以緩解脅痛。
- 魚痞(夾臍如手): 龜甲主治,補益肝腎、滋陰潛陽,以緩解腹痛。
- 寒痞(繞臍腹雷鳴): 乾薑主治,溫中散寒,驅除腹部寒邪。
- 蟲痞(當心如杯,不可搖動): 牡丹主治,活血化瘀,以緩解積聚。
- 氣痞(心下如盤): 鱉甲主治,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以疏通氣機。
- 血痞(生於寒熱,腰背痛狀如瘧): 蟅蟲主治,破血逐瘀,以緩解瘀血阻滯。
- 風痞(膿出腹中痛): 原文記載為蜚蠊主治,但應為蜀漆,考慮其殺蟲滅蝨、祛風除溼的作用。
4. 延年益壽:
- 核心功效: 古籍中提及久服曾青丸可「延年益壽」。
- 治療原理: 推測此功效與其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整體作用有關。通過祛除體內積滯,疏通氣血,可以改善體質,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總結:
曾青丸的治療核心在於其溫散寒邪、破積消癥,並根據不同病症的具體情況,配合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等功效的藥物,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故其主治範圍廣泛,適用於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等疾病,亦可用于小兒八痞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曾青(蒸痞倍之)2分,乾薑(寒痞倍之)2分,蟄蟲(血痞倍之)2分,紫石英2分,牡丹(蟲痞倍之)2分,桂心2分,大黃5分,龍骨(蛇痞倍之)5分,蜀漆7分,龜甲(魚痞倍之)3分,鱉甲(氣痞倍之)3分,真珠3分,蜚蠊(風痞倍之)3分,細辛6分,附子(炮)4分。
上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5-6歲兒未食服4丸,小兒丸子大小量兒與之,日3服。服之當微煩,勿怪。
忌豬、魚、菜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曾青丸有溫中散寒、化痞消積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曾青丸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
- 曾青丸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曾青丸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 曾青丸不宜在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 曾青丸不宜在睡前服用,以免影響睡眠。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曾青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組成:曾青(蒸痞倍之)2分,乾薑(寒痞倍之)2分,(庶蟲)蟲(血痞倍之)2分,紫石英2分,牡丹(蟲痞倍之)2分,桂心2分,大黃5分,龍骨(蛇痞倍之)5分,蜀漆7分,龜甲(魚痞倍之)3分,鱉甲(氣痞倍之)3分,珍珠3分,蜚蠊(風痞倍之)3分,細辛6分,附子(炮)4分。 主治:小兒八痞。一、蒸痞,當心下堅痛,大如小杯;二、蛇痞,如闆起於脅下,搶心;三、魚痞,夾臍如手;四、寒痞,繞臍腹雷鳴;五、蟲痞,當心如杯,不可動搖;六、氣痞,心下如盤;七、血痞,生於寒熱,腰背痛狀如瘧;八、風痞,膿出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