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燒附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燒附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肢冷畏寒、脈沉遲等症狀。附子溫陽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之痛。
二、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之效,對於陽氣衰微、脈微欲絕、四肢厥冷等危重症狀,可起到回陽救逆、強心固脫的作用。燒附散中加入附子,可增強方劑回陽救逆之力,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燒附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燒附散」主要用於治療「陰證傷寒」所導致的「四肢厥逆」。
治療原理分析:
病機分析: 古文提及「陰證傷寒」,意指病邪屬陰,侵襲人體後,導致陽氣虛衰,寒邪內盛。「四肢厥逆」即為陽氣衰敗,不能溫煦四肢所致。此為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手足冰冷、肢體厥逆的表現。
藥物分析:
- 川烏: 古文雖未明確指出用附子,但其炮製方法與附子極為相似(童子小便浸泡、晾乾、炮製),且功效主治與附子相符,因此可推斷此處所用藥物應為炮製後的附子或與附子功效相近之物,本文暫且以「附子」進行分析。附子性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其作用主要在於:
- 溫經散寒: 附子辛熱之性,能溫暖經脈,驅散寒邪,使經脈氣血運行暢通,從而緩解寒邪凝滯導致的肢體冰冷。
- 回陽救逆: 當陽氣衰微,出現厥逆之象時,附子能鼓舞陽氣,恢復陽氣的功能,使陽氣得以發散,溫暖四肢,解除厥逆。
- 川烏: 古文雖未明確指出用附子,但其炮製方法與附子極為相似(童子小便浸泡、晾乾、炮製),且功效主治與附子相符,因此可推斷此處所用藥物應為炮製後的附子或與附子功效相近之物,本文暫且以「附子」進行分析。附子性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其作用主要在於:
綜合分析: 「燒附散」的治療原理,即是透過附子的強烈溫陽散寒之性,來對抗陰寒之邪,溫復陽氣。當陽氣恢復,則寒邪自散,氣血運行得以暢通,肢體自然溫暖,厥逆之象亦隨之解除。此方以單味附子為主,力專效宏,直擊陰證傷寒的根本病機。古文雖未提及複方配伍,但其炮製方法也足以顯示古人對藥性的重視,通過童子小便浸泡,再經過乾燥炮製,可以減輕附子的毒性,同時也更能引藥入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燒附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大附子1枚(半兩者)。 主治:傷寒陰盛格陽,身冷厥逆,脈沉細,而煩躁體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