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靈丹

JIE L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3%
肝經 13%
心經 13%
脾經 11%
腎經 7%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疥靈丹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殺蟲止癢:苦參性寒苦,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疥瘡是由疥蟎引起的皮膚病,苦參能有效殺滅疥蟎,並抑制其繁殖,從而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2. 促進皮膚修復:苦參除了殺蟲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癢的功效,能加速皮膚組織的修復,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疥瘡引起的瘙癢和疼痛。

疥靈丹方劑中加入糯米,其目的主要有二:

一、 吸附作用: 糯米性溫,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皮膚表面的病邪、膿液等,有助於清除疥瘡病竈。

二、 滋潤作用: 糯米富含澱粉,能滋潤乾燥的皮膚,緩解疥瘡引起的瘙癢和疼痛。

糯米作為輔料,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疥靈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癢: 白蒺藜性涼,味苦辛,具有疏風解表、止癢消腫的功效。疥瘡屬於皮膚病,常伴隨風熱、濕邪侵襲,導致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白蒺藜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緩解疥瘡的症狀。
  2. 殺蟲止癢: 白蒺藜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抑制疥蟲的繁殖和活動,從而達到治療疥瘡的效果。此外,白蒺藜還能促進皮膚的修復,減少疥瘡引起的皮損。

疥靈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癢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疥瘡屬於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白芷可清熱解毒,殺滅疥蟲,同時止癢止痛,緩解病症。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癢: 白芷還具活血化瘀、通絡止癢的作用。疥瘡常伴有皮膚紅腫、瘙癢,白芷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通暢經絡,從而緩解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疥靈丹中加入梔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疥瘡常伴有皮膚紅腫、熱痛、瘙癢等症狀,梔子可清熱解毒,緩解局部炎症。
  2. 燥濕止癢:梔子能燥濕止癢,對於疥瘡引起的瘙癢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同時,梔子也能抑制皮膚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控制感染。

綜上,梔子在疥靈丹中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疥瘡引起的皮膚炎症和瘙癢症狀。

疥靈丹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疏肝止癢: 疥瘡患者常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濕熱內蘊,外發皮膚瘙癢。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理氣消積、疏肝止癢的功效,可疏肝解鬱,促進氣機運行,利於濕熱外泄,從而緩解皮膚瘙癢。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疥瘡常伴有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枳殼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疥靈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疥瘡屬於皮膚風熱濕邪引起的疾病,羌活可以驅散風熱,解除肌膚瘙癢,達到治療疥瘡的目的。
  2. 解毒消腫: 羌活亦具有一定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減輕疥瘡引起的皮疹、腫脹等症狀,促進皮膚的康復。

疥靈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癢消腫: 疥瘡為皮膚病,常伴隨瘙癢、紅腫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疥瘡引起的皮膚損傷,緩解患者的痛苦。
  2. 補血潤燥,增強免疫: 疥瘡患者常伴隨氣血不足、免疫力下降。當歸能補血養血,潤燥生津,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體質,預防反覆發作。

因此,在疥靈丹中加入當歸,能有效改善疥瘡症狀,提高療效,是藥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疥靈丹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疥瘡屬於濕熱蘊結,外感風邪,而連翹可以清熱解毒,消散濕熱,並止痛止癢,改善疥瘡症狀。
  2.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連翹還具備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的消散,從而減輕疥瘡引起的皮膚損傷和腫脹。

因此,連翹在疥靈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療疥瘡,緩解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疥靈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文獻記載,「疥靈丹」的主要功效在於治療疥瘡,此方劑針對不同類型的疥瘡,如乾疥、濕疥、蟲疥、砂疥等,皆具有一定的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文獻所述,疥瘡的病因多與「風熱蟲」相關,發病時可見皮膚出現小疹,伴有乾燥及搔癢等症狀。而「疥靈丹」的組方,正是針對這些病因病機而設。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方中重用苦參,此藥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直擊疥瘡的病機核心。
  • 祛風解毒: 白蒺藜可平肝明目、祛風解毒,可助於驅散體內風邪,緩解皮膚瘙癢。連翹則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可協助清除體內熱毒。
  • 散寒通竅、疏肝理氣: 白芷具有散寒通竅、消腫止痛之功,可緩解疥瘡引起的局部不適。枳殼則可行氣寬胸、疏肝理氣,有助於調暢氣機,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發汗解表、舒筋活絡: 羌活具有發汗解表、舒筋活絡的作用,可將體內邪氣外散。
  • 調經止痛、滋陰潤燥: 當歸具有調經止痛、滋陰潤燥之功,可以改善因疥瘡引起的皮膚乾燥等症狀。
  • **輔助治療:**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而糯米雖非直接針對疥瘡,但在方中或可起到補脾益氣的作用,以助正氣祛邪。

不同記載的佐證:

  • 《瘍醫大全》中提到「宜內服疥靈丹,外搽三黃丹自愈」,肯定了內服疥靈丹治療疥瘡的功效。
  • 《外科心得集》強調疥瘡患者應忌熱湯浸洗及發物海鮮,提示了外邪侵襲與飲食不當可加重病情,反襯內服疥靈丹的重要性。
  • 《外科方外奇方》則提供了以硫黃、水銀等成分外敷的「疥靈丹」的另一種用法,佐證疥瘡病機多由外邪引起。
  • 《外科大成》提及「疥靈丹,治五疥八癬。經久不愈者」,肯定了其治療慢性疥瘡的療效。
  • 《萬病回春》、《古今醫鑒》等書描述了疥靈丹的詳細組成及用法,並強調需忌發風物,表明飲食對於疥瘡治療的重要性。
  • 《扶壽精方》記載服用後膿血從大小便而出,說明了此方劑有祛邪外出的功能。
  • 《醫宗說約》明確指出「疥瘡」多由風熱蟲三者引起,並提到內服疥靈丹,外治其他方劑的綜合治療方法。

總結:

綜上所述,「疥靈丹」以苦參為君藥,搭配白芷、白蒺藜、連翹等藥材,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祛風解毒等多重功效,可有效治療由風熱蟲邪引起的疥瘡。同時,方中藥材亦可疏肝理氣、活血通絡,進一步提高療效。不同醫家對此方劑的記載,多為治療疥瘡的病機與用法佐證,進一步說明了「疥靈丹」在治療疥瘡上的重要價值。

傳統服藥法


苦參(刮淨,銼片,糯米泔浸1日,又換浸1日,取出曬乾)2兩,白蒺藜子(炒,杵去刺)1兩,白芷1兩,山梔(連殼用,炒)7錢,枳殼(面炒)7錢,羌活7錢,當歸7錢,連翹7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臨臥荊芥湯送下50丸。
方中白蒺藜子,《回春》作「白鮮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疥靈丹,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花椒、枯礬、硫黃各等分。 主治:疥。

疥靈丹,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組成:硫黃1錢,水銀1錢,油核桃肉1兩,生豬闆油1兩。 主治:疥瘡。

疥靈丹,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大風子肉1兩5錢,油核桃仁20個,杏仁2兩,川椒(末)5錢,木鱉子肉1兩5錢,水銀5錢,樟腦7錢,枯礬5錢,豬脂油1塊。 主治:五疥八癬,經久不癒者。

疥靈丹,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苦參(刮淨,銼片,糯米泔浸1日,又換浸1日,取出曬乾)2兩,白蒺藜子(炒,杵去刺)1兩,白芷1兩,山梔(連殼用,炒)7錢,枳殼(面炒)7錢,羌活7錢,當歸7錢,連翹7錢。 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