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拔毒散

四味拔毒散

SI WEI BA D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方》卷上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0%
膽經 10%
胃經 10%
腎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味拔毒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滑石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2. 利水通淋,排石通便:滑石亦有利水通淋、排石通便的作用。對於外傷伴隨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情況,滑石能利水通淋,排泄毒素,減輕患者痛苦。

因此,四味拔毒散中加入滑石,能有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同時兼具利水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引起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劑[四味拔毒散]的組成中包含鉛粉。鉛粉具有強烈的毒性,傳統中醫中常用鉛粉作為拔毒、清熱解毒的藥物。它可以對抗感染、消除體內的毒素,對某些急性毒熱症狀有一定療效。然而,鉛粉的毒性也意味著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引起中毒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四味拔毒散中含有鉛粉主要是針對需要快速清熱解毒的病情,但現代醫療多數已不建議使用鉛粉。

四味拔毒散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痱子等,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作用。
  2. 收斂生肌:爐甘石能收斂皮膚,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皮膚潰瘍、破損等症狀,能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

因此,四味拔毒散中加入爐甘石,可以有效地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同時促進傷口癒合。

四味拔毒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四味拔毒散主治瘡瘍腫毒,黃連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控制感染蔓延,輔助瘡瘍癒合。
  2. 抑制細菌生長: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在治療瘡瘍腫毒時,黃連能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黃連在四味拔毒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瘡瘍腫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味拔毒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熱疖初起,及一切濕毒、胎毒」,屬中醫外治方劑,專攻皮膚瘡瘍之陽證初期。

  1. 熱疖初起:指局部紅腫熱痛之癰瘡,多因熱毒蘊結肌膚,氣血壅滯所致。
  2. 濕毒:泛指濕熱之邪聚積皮表,發為滲液、瘙癢或潰爛之瘡瘍。
  3. 胎毒:為嬰兒先天稟受母體濕熱毒邪,發為頭面瘡疹、黃水瘡等。

此方以清熱斂濕、拔毒生肌為核心,外敷可阻熱毒蔓延,促瘡毒消散,適用於表淺性皮膚病變初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滑石(五兩)

    • 性寒質滑,清熱滲濕,善收濕斂瘡。其物理特性可吸附瘡面滲液,保持乾燥,阻濕毒纏綿。
  2. 鉛粉(二兩)

    • 即鹼式碳酸鉛,具收斂殺蟲之效。古人用其「拔毒生肌」,能抑制瘡面腐敗,促進癒合。然其性沉降,可固結熱毒外發之勢。
  3. 爐甘石(一兩,製)

    • 煅淬黃連汁後,增強清熱解毒之功。爐甘石本身可收濕止癢、消腫生肌,經黃連汁淬煉,協同強化抗濕熱毒邪之效。
  4. 陳菜油調敷

    • 菜油性涼潤,能緩和諸藥燥性,兼潤膚護瘡,助藥性滲透。

組方思維

  • 清熱與收濕並行:滑石、爐甘石針對濕熱毒邪,吸附滲液、緩解腫脹。
  • 拔毒與斂瘡兼顧:鉛粉直接拔除瘡毒,爐甘石促進瘡面修復。
  • 製法強化藥效:爐甘石經黃連汁製,引入苦寒清熱之力,形成「外拔內清」之勢。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截斷病勢」思想,於熱毒未深時,以礦物藥收斂吸附之性,阻滯病情進展,適合表淺實熱性皮膚病症。

傳統服藥法


滑石5兩,鉛粉2兩,爐甘石1兩(入烊銀罐內燒透,以黃連汁煅淬數次)。
上為細末。
陳菜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四味拔毒散, 出處:《經驗方》卷上。 組成:滑石5兩,鉛粉2兩,爐甘石1兩(入烊銀罐內燒透,以黃連汁煅淬數次)。 主治:熱癤初起,及一切濕毒、胎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