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薑丸

WEI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2%
腎經 9%
大腸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煨薑丸為一種傳統中醫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胃腸不適、嘔吐腹瀉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硇砂,這是一種在古代中醫藥學中被廣泛應用的礦物質藥材,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和硫酸鈉的混合物,性味鹹、苦、寒,有毒。在方劑中加入硇砂,主要是取其消積滯、破結塊的作用,能夠幫助消化、通利氣機,並對某些類型的痰飲、痞滿有所助益。

然而,由於硇砂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十分謹慎,需經由專業醫師指導,並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調整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反應。此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長期或過量使用硇砂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當代臨床應用中已較少見。總體而言,在煨薑丸這種方劑中使用硇砂,體現了中醫藥學對於藥物性能及治療作用的理解與運用,但同時也應重視其潛在風險。

煨薑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薑亦性溫,與附子相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更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尤其適合治療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四肢厥冷等症狀。
  2. 相輔相成,共奏奇效:附子辛熱之性可溫通經脈,驅散寒邪,而薑則能緩和附子之毒性,並助其發揮溫陽散寒之功效。二者相輔相成,共奏奇效,可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引起的各種疾病。

煨薑丸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脾暖胃,助薑驅寒: 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暖胃、行氣消脹之效。與生薑搭配,可增強生薑的驅寒散寒之效,更能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理氣化濕,助薑止嘔: 草荳蔻亦具理氣化濕之效,可幫助生薑止嘔,對於因寒濕阻滯胃腸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總之,草荳蔻與生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化濕之效,使其在治療寒濕脾胃病症方面,更具療效。

煨薑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薑驅寒: 胡椒性溫,味辛辣,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與薑同用,可加強薑的溫中散寒之效,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改善因寒氣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胡椒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的吸收和利用率。與薑搭配,可使其溫中散寒的功效更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煨薑丸」方劑中使用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痛: 乾漆性溫燥,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薑性溫,可散寒止痛,與乾漆相配,能增強其驅風止痛之力,並減少其燥性,使藥效更柔和。
  2. 活血化瘀: 乾漆能活血化瘀,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經絡阻滯、氣血不通也有很好的療效。薑具有活血通絡之功,二者合用,可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瘀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之,乾漆與薑的搭配,取其驅風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共同作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是「煨薑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煨薑丸」結合了多種藥材,主要用於治療胃寒。胃寒是由於脾胃虛寒,導致消化不良、腹痛、嘔吐等症狀。

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瀉、脘腹脹滿、呃逆等症。

附子,辛甘大熱,入肺、腎經,具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溫暖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補腎陽、益火消陰,適用於腎陽虛寒、腰膝冷痛、寒濕阻絡等症。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溫中止瀉、止呃止嘔、解毒之功。對於胃寒導致的腹痛、嘔吐、腹瀉有顯著治療效果。

「煨薑丸」通過這些藥材的綜合作用,有效地溫補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胃寒引起的各種症狀。這不僅體現了中藥的治療智慧,也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為胃寒患者提供了一個全面調理和恢復健康的有效方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嘔吐多痰心情煩燥上吐下瀉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煨薑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硇砂1兩,附子半兩,豆蔻仁1分,胡椒1分,乾漆1分。 主治:胃冷。

煨薑丸, 出處:《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組成:附子、硇砂、木香、生薑。 主治: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痃癖,或發心痛,冷水積脾,結聚疼痛;一切冷氣等疾。

煨薑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引《神巧萬金方》。 組成:丁香1兩,大附子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 主治:反胃嘔噦吐食,數日不定。

煨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附子(大者)2枚(刀刻作一小口,入硇砂3分,面裹煨,面熟去面),丁香半兩。 主治:胃心痛,吐清水,上吐下瀉及一切冷痰。

煨薑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草果(炮)、良薑、茴香、丁香、吳茱萸、木香、川楝子(去核)、石菖蒲、白薑、蓽茇各等分。 主治:冷熱脾痛。

煨薑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木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硇砂(好明者)1兩,桂(去粗皮)1兩,沉香半兩,丁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舶上茴香半兩,蓽澄茄半兩,青皮(去白)半兩,檳榔、雞舌香(即母丁香)各等分。 主治:脾胃虛冷,飲食不消,嘔哕氣逆,心胸痞悶,腹脹心痛,積滯寒飲,膈氣酒病,惡心虛煩,不入粥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