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湯

JI L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膽經 16%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風入腸間,或秘或利。

傳統服藥法


蒺藜子(炒,去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山梔子仁1兩。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瀉牙齒痛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蒺藜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白蒺藜1兩。 主治:牙衄及牙痛根腫動搖者。

蒺藜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蒺藜子(炒,去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山梔子仁1兩。 主治:陰疝。

蒺藜湯, 出處:《婦人良方》卷八。 組成:蒺藜3兩(炒至赤黑色,臼內以木棒春去刺,揀,簸淨),酸棗仁1兩(炒令香)。 主治:風入腸間,或秘或利。

蒺藜湯, 出處:《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白蒺藜(麸炒,去刺,研)1錢5分,羌活7分,防風7分,甘草(炙)5分,荊芥1錢,赤芍1錢,蔥白(連須用)2段。 主治:目暴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