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鼻蒺藜汁

灌鼻蒺藜汁

GUAN BI JI LI ZH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心經 33%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灌鼻蒺藜汁方劑中加入沙苑子,主要是基於其滋補腎陰,固精縮尿的功效。

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的功效。對於鼻炎患者,若腎氣不足、精氣不固,則容易出現鼻塞、流涕等症狀。沙苑子可以補腎固精,改善腎氣不足,進而緩解鼻炎症狀。

此外,沙苑子還可以利水消腫,對於鼻腔黏膜水腫也有輔助作用。因此,灌鼻蒺藜汁方劑中加入沙苑子,可以起到補腎固精、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鼻炎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名為「灌鼻蒺藜汁」,為古代外治鼻疾之方,專攻鼻塞不通之頑疾。以下分兩部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考據
依古籍所述,此方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其症狀特徵有三:

  1. 鼻塞久頑:病程經年累月,嗅覺喪失(不聞香臭),屬氣道壅塞之重症
  2. 清水涕不止:提示非熱證膿涕,而屬寒濕或風邪久羈鼻竅
  3. 息肉形成:治療後排出「似赤蛹蟲」之息肉,反映古人對鼻瘜肉直觀形態描述

其「大嚏」反應為關鍵作用機轉,透過強烈噴嚏震動,使瘜肉脫落外排,此與傳統「取嚏法」通竅原理相通。

二、組成與治療邏輯析義
全方僅用蒺藜一味,其用藥思路精要:

  1. 藥材選擇

    • 取「當道車碾過者」:古人認為常受車輪碾壓之蒺藜,具開破之力,能通頑塞
    • 搗碎煎汁:取其辛散之性,直攻鼻竅
  2. 性味功效推演

    • 蒺藜辛苦微溫,《本經》謂其「主惡血,破癥結積聚」,此處活用其「破」性以消鼻瘜
    • 汁液灌鼻直接作用病所,刺激黏膜引嚏,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治則
  3. 作用層次推論

    • 物理層面:汁液刺激鼻黏膜→引發噴嚏反射→氣流震動使息肉根部鬆動
    • 藥理層面:辛溫之性散寒濕凝滯,改善局部氣血瘀阻

此方體現古人「簡效直攻」的思維,以單味藥外治,避開內服藥之全身影響,集中藥力於局部,契合鼻竅「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特性。

傳統服藥法


蒺藜1把(取當道車碾過者搗)。
以水3升,煎取熟,先仰臥,使人滿口含飯,取1合汁灌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必出1-2個息肉,似赤蛹蟲,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灌鼻蒺藜汁,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蒺藜1把(取當道車碾過者搗)。 主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