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冰白散方中加入人中白,乃因其性寒涼,味甘淡,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人中白性寒,可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其涼血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
冰白散主治熱毒熾盛、肺熱壅盛之症,而人中白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冰白散方中加入冰片,主要是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 消腫止痛: 冰片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冰片在冰白散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快速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
中藥方劑[冰白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冰白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冰白散中添加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冰白散主治風寒咳嗽,杏仁能潤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改善呼吸道炎症。
- 宣肺解表:杏仁的宣肺作用,有助於疏散風寒之邪,配合其他藥材如薄荷、荊芥等,共同起到解表散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冰白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冰白散為外用散劑,主治「口舌糜爛」及「走馬牙疳」等熱毒壅盛、腐蝕黏膜之證。
- 口舌糜爛:指口腔、舌面黏膜潰爛紅腫,多因心脾積熱或陰虛火炎,導致局部腐敗成瘡,疼痛難忍。此證常見於熱病後期或長期上火者。
- 走馬牙疳:屬中醫急重症,多見於小兒,因脾胃熱毒熾盛,迅速腐蝕牙齦及口腔組織,潰爛進展快(如「走馬」之速),甚則穿腮破唇,預後凶險。此病與現代「壞疽性口炎」或「急性壞死性齦口炎」相似,需清熱解毒、斂瘡生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冰白散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為核心,方中藥物可分三類作用:
(1)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 人中白(人尿沉澱物):性寒味鹹,降火解毒,善治口舌生瘡、喉痹牙疳,傳統認為其能「瀉火散瘀」,清除黏膜熱毒。
- 玄明粉(芒硝提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外用可破除腐蝕組織,緩解腫痛。
- 粉兒茶:苦澀性涼,清熱止血、收濕斂瘡,針對潰爛滲液,促進黏膜修復。
(2)防腐生肌,斂瘡止痛
- 梅花冰片: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防腐生肌,外用能快速穿透黏膜,緩解潰瘍疼痛,並抑制腐敗。
- 雞內金(焙乾):傳統用於「消積化瘀」,此處取其收斂之性,助潰瘍面癒合,兼能化腐穢。
(3)調和緩急,護黏膜
- 粉甘草:甘緩和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峻烈之性,保護黏膜免受過度刺激。
三、配伍邏輯推導
- 熱毒夾腐為病機關鍵,故以人中白、玄明粉清瀉火毒,冰片、兒茶解毒斂瘡,針對「糜爛—腐蝕」病理環節。
- 局部外治需速效滲透,冰片辛香引藥直達病所,雞內金吸附腐穢,玄明粉軟堅散結,協同破除壞死組織。
- 標本兼顧:清熱藥治標,兒茶、甘草生肌護膜顧本,防止潰瘍進一步擴散。
總體而言,冰白散通過清解、腐蝕、收斂三階段作用,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黏膜急性潰爛,體現中醫「去腐生新」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梅花冰片5分,人中白5錢,粉兒茶5錢,粉甘草1錢,玄明粉5分,雞內金(要不落水者,瓦上焙乾)5錢。
上為細末。
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冰白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人中白、冰片、銅綠、杏仁、黃柏、枯礬各等分。 主治:口糜及走馬疳。
冰白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中白倍用之,冰片少許,銅綠(用醋制者)、杏仁各等分。 主治:口舌糜爛,及走馬牙疳等證。
冰白散, 出處:《疫喉淺論》卷下。 組成:梅花冰片5分,人中白5錢,粉兒茶5錢,粉甘草1錢,玄明粉5分,雞內金(要不落水者,瓦上焙乾)5錢。 主治:疫喉腐爛忒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