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摻疳散」方劑中包含「人中白」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化瘀消疳: 人中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消疳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小兒疳積、發熱、腹痛等症狀。摻疳散本身就以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為主,人中白可加強其功效。
- 緩解熱毒壅滯: 疳積病症往往伴隨熱毒壅滯,人中白可清熱解毒,疏通經絡,使熱毒得以排出,緩解病症。
因此,「人中白」在「摻疳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的功效,還能緩解熱毒壅滯,使療效更顯著。
摻疳散方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疳積症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文蛤能清熱利濕,解毒散結,有助於消退黃疸、改善消化功能。
- 滋陰潤燥,健脾益氣: 文蛤亦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之功效。疳積患兒常伴有口乾舌燥、形瘦乏力等症狀,文蛤能滋陰潤燥,補充津液,並健脾益氣,增強體質,有助於恢復患兒健康。
摻疳散方中加入冰片,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 清熱解毒: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因疳積引起的發熱、口臭、舌苔厚膩等症狀。
- 消腫止痛:冰片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因疳積導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摻疳散中加入冰片,可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疳積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摻疳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下疳瘡」,屬中醫外科瘡瘍範疇。下疳瘡多因濕熱毒邪下注陰部,或房事不潔染毒,致局部潰爛流膿、疼痛難癒。此方以「收口生肌」為核心功效,適用於瘡面腐肉未淨、久不斂合之症,外摻能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煅人中白(5錢)
- 性味鹹寒,入肺、肝、膀胱經,傳統用於清熱降火、散瘀止血。
- 煅製後增強收澀之性,外用可吸附瘡面穢濁,清除腐肉,助新肌生長。
煅文蛤(5錢)
- 文蛤殼煅後為常用收斂藥,性味鹹平,能燥濕斂瘡、消腫止血。
- 與人中白協同,強化收濕生肌之效,尤其針對濕熱瘡瘍滲液、潰爛。
冰片(1分)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防腐生肌。微量加入可引藥透達瘡面深層。
- 其揮發性成分能局部活血,緩解疼痛,並抑菌防穢濁滯留。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清熱與收斂並行:人中白清解濕毒,文蛤收濕斂瘡,冰片透散鬱熱,共祛腐生新。
- 外用局部直擊病所:細末摻瘡,使藥力集中,直接吸附滲液、促進瘡口癒合。
- 簡潔配伍:三藥相輔,煅製增強吸附力,適合濕爛型瘡瘍,體現中醫「煅用斂瘡」的外治思維。
此方體現傳統「去腐生肌」外治法,針對濕熱毒邪未盡而氣血已傷之瘡瘍,以收澀化腐為主,佐以宣散,符合中醫外科「煅藥斂瘡」的臨床經驗。
傳統服藥法
煅人中白5錢,煅文蛤5錢,冰片1分。
收口生肌。
上為細末。
摻數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本方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摻疳散, 出處:《人己良方》。 組成:煅人中白5錢,煅文蛤5錢,冰片1分。 主治:收口生肌。主治:下疳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