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散

BO Y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19%
心經 17%
肺經 13%
胃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撥雲散」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瀉心火、除煩躁,適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2. 燥濕止瀉: 黃連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胃濕熱、泄瀉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黃連在「撥雲散」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角色,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下注所致的相關病症。

「撥雲散」方劑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爐甘石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
  2. 收斂生肌:爐甘石亦具有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皮膚損傷的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撥雲散」方劑中使用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熱毒壅塞、神志不清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
  2. 消腫止痛,涼血止血: 冰片還具有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一些外傷引起的腫痛、出血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冰片在「撥雲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等多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撥雲散方劑中包含琥珀,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開竅醒神: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之效。對於痰濁矇蔽心竅、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琥珀能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琥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琥珀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撥雲散方劑中的琥珀,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開竅醒神、化痰開竅、活血化瘀等作用,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濁阻滯、跌打損傷等症狀。

撥雲散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在撥雲散中,珍珠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平肝熄風: 珍珠亦具平肝熄風之功,能緩解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等症狀。在撥雲散中,珍珠可與其他平肝熄風藥物合用,加強其平肝熄風效果。

因此,珍珠的加入不僅增強撥雲散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輔助其平肝熄風,使之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撥雲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各醫書典籍所載,「撥雲散」主要針對眼部疾病,特別是翳膜遮睛之症。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散風明目:

  • 多篇古籍指出「撥雲散」適用於「風毒」、「熱毒」上攻導致的眼疾,如《博濟方》記載「治風毒,眼目昏暗,翳膜遮障。」,《奇效良方》提及「能散風毒,退翳障」。
  • 許多方劑組成中包含羌活、防風、荊芥等,這些藥材具有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驅散眼部風熱。
  • 《聖濟總錄》中亦提到「治一切風毒,眼見黑花,攀睛翳暈,瘀肉侵暗。」,顯示本方亦有清除風熱引起的眼部瘀滯作用。

2. 活血化瘀,消散翳膜: - 《衛生寶鑒》認為「撥雲散」可治療「眼因發濕熱不退,而作翳膜」的情況,說明其具有散瘀消翳的作用。 - 諸多加減方中常見赤芍、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這些藥物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幫助消散翳膜。 - 《驗方新編》中提到,「凡眼睛雲翳遮滿黑珠,當瞳仁處稍薄者,看物不甚清楚,尚可以治,用撥雲散加減治之。」,更進一步說明其針對輕微翳膜的療效。

3. 針對不同病因,靈活加減:

  • 「撥雲散」並非一成不變的方劑,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可以進行靈活加減。
  • 《驗方新編》中多次提到「加減撥雲散」,針對眼角紅、有赤絲、流淚生眵等不同症狀,加入歸尾、生地、黃連、菊花等藥物,體現了辨證論治的原則。
  • 《驗方新編》更提到針對「黑珠有白點及成塊」的狀況,亦可採用加減撥雲散。
  • 《奇效良方》則進一步描述了「男子婦人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羞明熱淚,隱澀難開,眶癢赤痛,瞼眥紅爛,瘀肉侵睛」等複雜症狀均可使用。

4. 針對不同疾病階段和類型:

  • 《奇效良方》提到「生翳者撥雲散」,顯示其對新生的翳膜有治療效果。
  • 《聖濟總錄》提到「治積年赤眼。撥雲散方」,指出其亦可用於治療慢性眼疾。
  • 《兒科要略》和《專治麻痧初編》更提及撥雲散在治療「瘡痘入眼,及生翳」方面的應用,說明其在治療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眼部併發症方面亦有療效。

5. 外用輔助,加強療效:

  • 部分醫書亦有提及「撥雲散」可搭配其他外用藥物使用,例如《驗方新編》中提到「內服撥雲散,外點硝爐散」。
  • 《仁齋直指方論》中描述了將藥物熬膏製成條狀外用,加強療效。

總體而言,「撥雲散」的治療原理是以疏風清熱、活血化瘀為主,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靈活加減藥味,達到治療各種眼疾,特別是翳膜遮障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羌活1斤,防風1斤,柴胡1斤,甘草(炒)1斤。
上為細。
每服2錢,水1盞半,煎至7分,食後、臨睡時薄荷湯調下;菊花苗湯下亦得。
忌醃藏、蝦醬,濕面、炙煿,發風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結膜炎容易流眼淚角膜炎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乾眼症眼睛紅痛眼睛模糊面部疼痛吞咽障礙睫毛倒生,流淚刺痛胬肉攀睛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撥雲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菊花、防風、白蒺藜(炒令黃)、羌活、柴胡(去蘆)、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風毒眼目昏暗,翳膜遮障。

撥雲散, 出處:《程松崖眼科》。 組成:木賊1兩,防風6錢,柴胡6錢,青葙子8錢,蟬蛻1兩,黃芩6錢,菊花8錢,車前子8錢。 主治:眼睛黑珠雲翳圍滿,有瞳仁者。

撥雲散,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當歸、生地黃、甘菊花、黃連、山梔子、黃芩、石膏、荊芥、防風、鬱金、旋覆花、木賊、青葙子、草決明、白蒺藜、草龍膽、蟬蛻。 主治:內障青蒙。

撥雲散,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荊芥穗2兩,川芎2兩,防風2兩,枳殼(麸炒)5錢,蟬蛻(去翅足)5錢,薄荷5錢,龍膽草5錢,甘草5錢。 主治:上焦壅熱,眼目赤腫疼痛,或生翳障。

撥雲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見引金光明方。 組成:歸尾、川芎、赤芍、生地黃、連翹、黃芩、山梔子、黃連、防風、荊芥、羌活、白芷梢、枳殼、桔梗、軟石膏、大黃、甘草。 主治:一切眼腫疼痛,及暴發赤眼,風熱壅實等症。並治杖瘡腫痛未破,作憎寒壯熱,或打重血氣攻心,及打撲傷損內重,瘀血不散。

撥雲散,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連1兩,爐甘石4兩(將爐甘石用火煅紅,水飛3至4次,曬乾或低溫乾燥;再用方內黃連熬汁,熬濾3次,將濾液合并,用文火濃縮,加入煅護甘石吸完爲止,陰乾,爲極細粉,每4兩細粉兌入冰片1錢5分,琥珀1錢5分,珍珠粉1錢)。 主治:明目退翳。主治:暴發火眼,紅腫疼痛,眼邊赤爛,雲翳遮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