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香散

J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癰疽驗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3%
胃經 19%
肝經 11%
三焦經 7%
膀胱經 4%
心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集香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散寒止痛: 白芷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集香散主要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症,白芷有助於散寒解表,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
  2. 通竅止涕: 白芷可通鼻竅,止流涕。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症狀,白芷可疏通鼻竅,使鼻腔通暢,減輕鼻塞症狀,同時減少鼻涕分泌。

白芷在集香散中,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鼻炎的目的。

集香散中含有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芳香化濕:藿香氣味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表止嘔之效。其揮發油能抑制腸胃道蠕動,並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解暑清熱: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濕邪困脾,藿香能清暑解表,解暑熱之邪,並健脾利濕,有助於緩解因暑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頭昏腦脹等症狀。

集香散中包含茅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一、行氣止痛:茅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胃腸蠕動,緩解氣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二、溫中散寒:茅香亦能溫中散寒,對於寒邪客胃引起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亦有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茅香在集香散中能夠發揮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集香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辛、苦,味微甘,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集香散以香附為君藥,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經行不暢等症狀,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調和脾胃,行氣化濕: 香附同時能調和脾胃,行氣化濕,對於因脾胃不和、濕氣困阻而導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集香散中香附的加入,不僅能改善女性經期不適,還能調節整體脾胃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集香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散風止痛、解表祛寒的功效。集香散主治鼻塞、頭痛、流涕等風寒外感之症,而防風有助於疏散風寒,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集香散中其他藥材多屬辛涼或苦寒,而防風性溫,加入適量防風,可起到調和藥性、緩和寒涼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

集香散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爲:

  1. 行氣止痛: 木香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肝氣鬱滯、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
  2. 健脾消食: 木香能燥溼健脾,消食導滯,適用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腹脹便溏等症。

集香散方劑以木香爲主藥,旨在通過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集香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集香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味偏寒或偏熱的藥物,加入甘草可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2. 增強藥效: 甘草可作為藥引,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它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並協助其他藥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集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驗方新編》、《雜病廣要》、《幼幼新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不知醫必要》、《葉氏錄驗方》、《景岳全書》、《証治準繩‧瘍醫》、《吳氏醫方彙編》、《羅氏會約醫鏡》、《幼科證治大全》、《古今醫統大全》、《馮氏錦囊秘錄》、《外科備要》等古籍的記載,集香散的主要功效與應用可歸納如下:

主治癰疽潰爛

主要功效:

  • 洗瘡去腐: 集香散的主要應用在於清洗癰疽潰爛的患處,以達到去腐生肌的效果。許多文獻皆強調此方用於癰疽潰爛,能去除惡肉,潔淨創面。《驗方新編》中指出,對於毒勢較盛的癰疽潰爛,可先用其他藥物(如雄黃解毒散)處理,再使用集香散清洗,隨後貼敷膏藥。
  • 促進氣血運行: 諸多醫家認為,此方之所以有效,在於其組成藥物多為芳香之品,能夠「氣血聞香則行」,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有助於消炎止痛。
  • 避免風邪入侵: 清洗後,必須立即以膏藥覆蓋,防止風邪侵入,使肌肉易於生長,直至傷口收斂。

治療原理:

集香散以白芷、藿香、茅香、香附、防風、木香、甘草等藥組成。

  • 白芷 消炎止痛,可減輕局部疼痛。
  • 藿香 芳香化濕,可改善局部環境,抑制病菌。
  • 茅香 行氣活血,可促進局部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 香附 疏肝理氣,可緩解因疼痛或不適帶來的情緒不穩。
  • 防風 祛風解表,可防止風邪入侵,加重病情。
  • 木香 行氣止痛,亦可促進局部循環。
  • 甘草 調和諸藥,並有解毒功效。

綜合上述藥物,集香散可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氣血運行的目的,從而改善癰疽潰爛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其他應用

  1. 治療白虎病: 《幼幼新書》、《古今醫統大全》等多部醫書記載集香散可用於治療小兒白虎病,此病症狀為身熱、有時身冷、啼叫,但手足無瘛瘲。此處的集香散與治癰疽方不同,其組成包括降真香、沉香、乳香、檀香、人參、安息香、茯神、甘草、酸棗仁等芳香開竅,安神益氣之藥。此方透過芳香開竅,扶助正氣,以達到治療白虎病的目的。
  2. 治療脾胃不和、吐逆: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集香散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氣虛吐逆、不思飲食,但此處的集香散配伍並非上述治療癰疽之方,而是另有配伍。
  3. 治療心脾疼痛: 《雜病廣要》提及集香散可用於治療心脾疼痛,但其組成又與上述其他應用不同,含有白朮、茯苓、人參、丁香、木香、甘草等健脾理氣之品,可知古方雖名相同,但組方和功效可能因病症而異。

總結:

集香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潰爛,其主要功效在於清洗瘡面,去腐生肌,促進傷口癒合。此外,不同組成配伍的集香散亦可用於治療小兒白虎病、脾胃不和、心脾疼痛等不同病症。

傳統服藥法


白芷2錢,藿香2錢,茅香2錢,香附2錢,防風2錢,木香1錢,甘草1錢。
作1劑。用水3碗煎數沸,淋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之功,陰虛內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集香散, 出處:《癰疽驗方》。 組成:白芷2錢,藿香2錢,茅香2錢,香附2錢,防風2錢,木香1錢,甘草1錢。 主治:癰疽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