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聖脾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聖脾散主治脾虛氣滯,脘腹脹痛,納呆食少等症,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疏通,緩解脾胃氣滯,從而達到止痛和改善食慾的效果。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不僅可以疏肝解鬱,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
因此,香附在聖脾散中扮演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以及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重要角色。
聖脾散中加入黑豆,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對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利水消腫: 黑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水腫。對於脾腎虛弱導致的水腫,聖脾散中加入黑豆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黑豆還有其他功效,如補血、烏髮、抗氧化等,這些功效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
聖脾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聖脾散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性,避免過於刺激脾胃。
-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聖脾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能力,進而達到治療脾胃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聖脾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聖脾散主要用於治療「慢脾風」。此方劑組成簡潔,僅由香附子、小黑豆、甘草三味藥物組成,卻能針對慢脾風的病機,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病機分析:
所謂「慢脾風」,在中醫理論中,多指小兒因脾胃虛弱,導致運化功能失常,氣機不暢,進而出現的虛弱、肢冷、食欲不振等慢性病症。此病症病程較長,且多見虛證表現。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分析:
香附子 (炒去皮毛):
- 香附子具有疏肝理氣、解鬱散結的功效。在慢脾風的病機中,脾胃虛弱往往伴隨氣機鬱滯,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更加受阻。香附子的加入,能夠疏暢肝氣,促進氣機調暢,進而協助脾胃功能的恢復。經過炒制去皮毛,可減輕其辛燥之性,更適合脾胃虛弱的患兒。
小黑豆 (炒):
- 小黑豆具有滋陰補腎、養血明目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虛日久容易傷及腎陰,導致陰血不足,出現面色萎黃、身體虛弱等症狀。黑豆入腎,能夠滋補腎陰,充養精血,從根本上強壯體質,改善虛弱症狀。經過炒制,可增強其健脾作用,避免滋膩滯脾。
甘草:
- 甘草具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的功效。在此方中,甘草不僅能調和香附子的疏肝之性,避免其過於辛散耗氣,同時亦能調和黑豆的滋補之性,使其不至於過於滋膩。此外,甘草還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可輔助脾胃功能的恢復。
綜合分析:
聖脾散以香附子疏肝理氣,暢達氣機為主要作用;配以黑豆滋陰補腎、養血,補益先天;再以甘草調和諸藥,健脾和中。三藥合用,既能調理氣機,又能滋補陰血,可謂攻補兼施。針對慢脾風的脾虛氣滯、陰血不足的病機,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方劑組方精簡,用藥平和,適合小兒體質,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慢脾風。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炒去皮毛)1合,小黑豆1合(炒),甘草半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飯飲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相同名稱方劑
聖脾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香附子(炒去皮毛)1合,小黑豆1合(炒),甘草半分。 主治:慢脾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