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經散

SHUN J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7%
膀胱經 15%
脾經 14%
心經 10%
胃經 7%
肺經 7%
小腸經 5%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順經散中加入韭根,乃因其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溫腎助陽、行氣活血之功效。

韭根可溫補腎陽,有助於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同時,其辛散之性,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緩解經血運行不暢所引發的腹痛、腰痠等不適。故而,將韭根加入順經散,旨在溫腎助陽,行氣活血,以達到調理經脈、緩解痛經的目的。

順經散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理氣行血:益智仁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理氣行血的功效。對於因腎陽虛、氣血瘀滯導致的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益智仁能溫暖子宮,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改善氣血循環,增強體質:益智仁還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對於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益智仁能改善氣血循環,增強體質,從根本上改善經期不適。

因此,順經散中加入益智仁,不僅能針對性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還能增強體質,促進整體健康。

順經散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琥珀性味甘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不順、痛經、血瘀阻滯等症狀,琥珀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達到舒經活絡、止痛的效果。
  2. 安神定志: 琥珀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能緩解女性因經期不順導致的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等問題。對於因氣血不調而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琥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順經散中加入琥珀,不僅能改善經期不順的症狀,還能調節女性氣血,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順經散方劑中包含石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石葦性寒,味甘淡,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不順、血瘀經閉、痛經等症狀,石葦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化解瘀血,促進經血通暢。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石葦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女性因氣滯血瘀導致的乳房脹痛、腹部疼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石葦在順經散中起到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女性經期不順及相關病症。

順經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調和氣血: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順經散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女性體質多偏虛,易受濕邪困擾,影響經絡運行。茯苓可健脾利濕,祛除濕邪,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改善經絡阻滯,緩解疼痛等症狀。
  2. 利水滲濕,化瘀消腫: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作用,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局部腫脹,改善血液循環。順經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茯苓可輔助利水消腫,促進瘀血的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順經散中包含狗脊,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狗脊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順經散主要用於治療女子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而腎虛腰痛往往是導致這些症狀的常見原因。狗脊補腎壯腰,能改善腎虛狀態,從根本上緩解經期不適。
  2.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狗脊除補腎外,還具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經期疼痛,狗脊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因此,順經散中加入狗脊,可通過補腎強腰、活血通絡,達到調經止痛的功效。

順經散方劑中包含石燕,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石燕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順經散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而石燕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瘀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石燕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等。順經散在治療婦科疾病時,也常會伴隨熱毒的症狀,因此加入石燕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

順經散中加入醋,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醋性酸,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經絡不通、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醋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作用。

二、 增強藥力,引藥入經: 醋可增強藥物的穿透力,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並引導藥物進入特定的經絡,發揮藥效。醋與藥材共煮,可以使藥力更強,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順經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順經散主要針對小兒因驚嚇導致的心氣不寧,引發小便頻數、淋漓不盡,以及日久漸見黃瘦等症狀。從古籍記載可見,此方多用於治療「十餘歲因驚之候,心氣下行,小便淋瀝,日夕三四十次」的病症,並伴隨「漸覺黃瘦」等體虛表現。

治療原理分析:

順經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 安神定驚、調和心氣:

    • 驚嚇會導致心神不寧,心氣失常,進而影響小便的功能。《洪氏集驗方》中明確指出病因是「因驚之後,心氣不行」。
    • 方中琥珀具有定驚安神、活血通絡的功效,有助於平定驚悸,疏通氣血運行,使心神安定,心氣恢復正常。石燕則能平肝熄風,降壓鎮痛,從另一方面輔助安定心神,緩和驚恐所致的氣機紊亂。
  2. 溫補腎陽、固精止遺:

    • 小兒因驚嚇導致腎氣虧虛,不能約束小便,出現頻數淋漓之症。
    • 韭根溫腎助陽,有固精止遺的功效,能幫助溫暖下焦,增強腎臟的固攝能力,減少小便次數。益智仁具有溫脾開胃,補肺化痰的功效,可以輔助腎氣的提升,同時健脾化濕,減少因濕氣引起的頻尿。
  3. 健脾利濕、固本培元:

    • 小兒因病日久,脾胃受損,出現黃瘦之象,並且濕氣易聚於下焦,加重小便不利。
    • 茯苓利濕消脹,健脾胃氣,能夠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體質。金毛狗脊則強筋骨,滋陰潤燥,增強腰膝的強度,同時有助於固護腎氣,改善因虛弱導致的小便失禁。
  4. 清熱利尿、疏利小便:

    • 小便淋漓不盡,也可能與膀胱濕熱有關,石蓴利尿消水、解毒殺菌,可以幫助清膀胱之熱,促進小便的通暢。
  5. 調和藥性、引經入藥:

    • 在此方中並非主藥,主要作用在於調和藥性,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古代煎藥有時使用醋,可以增加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綜上所述,順經散通過安神定驚、溫腎固攝、健脾利濕等多重功效,調整機體陰陽平衡,恢復心氣正常運行,達到治療小兒驚後小便淋漓、日漸黃瘦的目的。此方配伍精當,兼顧標本,不僅能有效緩解症狀,更能從根本上調理體質,可謂是一張良方。

傳統服藥法


韭子(湯浸,退取白仁,乾稱)1兩,益智子(取仁,鹽炒過)半兩,琥珀半兩(令研),石葦(去毛土)1錢,白茯苓3分,狗脊(爁去毛,淨)半兩,石燕子(火煅,醋炒,出火毒,令研極細)半兩。
上為末,和勻。
每服1錢,用韭菜白煎湯調下,空心、食前各1服,日午1服尤妙。
驚悸:予表姪十餘歲時,嘗游慧山,歸已昏暮,遇一巨人醉臥寺門,驚悸得疾。自是之後,一日便溺五六十度,醫治數月不能效,即授此方,服藥未幾,日減一日,初則三二十度,最後十數度,凡服兩料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心腎、利水通淋的功效,適合小兒因驚嚇過度導致心氣不行、小便頻繁的患者服用。但本方性溫,陰虛火旺、小便赤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雷諾氏綜合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順經散,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韭子(湯浸,退取白仁,乾稱)1兩,益智子(取仁,鹽炒過)半兩,琥珀半兩(令研),石葦(去毛土)1錢,白茯苓3分,狗脊(爁去毛,淨)半兩,石燕子(火煅,醋炒,出火毒,令研極細)半兩。 主治:小兒10餘歲,因驚之後,心氣不行,小便淋瀝,日及30餘次,漸覺黃瘦。

順經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吳茱萸3兩(湯洗7次,炒),麥門冬5兩半(去心),半夏2兩半(湯洗7次),當歸2兩(去蘆頭),芎藭2兩,人參2兩(去蘆頭),芍藥2兩,牡丹皮2兩,桂2兩(去粗皮),阿膠2兩(碎,炒令黃燥),甘草2兩(銼,炒)。 主治:婦人經水或通或止,或産後寒凝,血積成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