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膏

TIAN ZHE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腎經 20%
脾經 12%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真膏中的[水銀],主要用於解毒消腫。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功能,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且對於腫脹有一定的消退效果。然而,由於水銀具有高度毒性,使用時必須非常謹慎。其加入在[天真膏]中,旨在增強對毒素和腫塊的處理能力,但應在專業指導下使用。

天真膏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竅活血:麝香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消腫止痛:麝香能迅速穿透肌膚,直達病竈,消腫止痛效果顯著。對跌打損傷、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天真膏中加入麝香,能更好地發揮其通竅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真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天真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小兒痘瘡後期及麻疹後遺症:

  • 痘瘡黑陷、乾枯、紅紫,及斑不退:《証治準繩‧幼科》、《赤水玄珠》 皆指出「天真膏」能治療痘瘡出疹後,疹色黑陷、乾枯無光澤,或呈紅紫、斑疹不消退等情況。《赤水玄珠》更描述其能使皮膚「紅潤活澤」,顯示其具有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皮膚修復的功效。
  • 麻疹後咳嗽不止,內熱不清,心神不寧,夜臥不安,或生瘡疥:《痧疹輯要》、《麻科活人全書》、《瘍醫大全》、《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多本醫書均提到「天真膏」可用於治療麻疹後期,或痘疹恢復期,出現咳嗽、內熱未清、心神煩躁不安、夜間睡眠不佳,甚至出現皮膚瘡疥等症狀。這些症狀多為邪熱未清,正氣虧虛所致。

2. 小兒百日內熱而煩躁、啼哭不止:《赤水玄珠》

  • 《赤水玄珠》記載,「天真膏」可用于百日內小兒因熱而煩躁、啼哭不止的情況,使用少量點入眼角,便能使其神安氣和而睡,這顯示其具有清心熱、安神定驚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天真膏」的組成成分及其功效,與其治療作用密切相關:

  • 水銀: 古籍認為水銀具有消炎、殺菌、止痛的作用,可能可以針對痘瘡及麻疹後期皮膚感染、炎症等問題。
  • 麝香: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除濕、開竅醒腦的功效。在痘疹及麻疹後期,若見氣血運行不暢,或邪毒阻滯經絡,「天真膏」可透過麝香的功效,促進氣血循環,祛除邪氣,達到治療作用。另外,麝香的開竅醒腦作用,可幫助改善病患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
  • 初生小兒解下黑糞(《赤水玄珠》): 此成分為特殊的用藥方式,《赤水玄珠》認為其為母之真血所化,具有「以血補血」的效果,並且經過入土久置,吸收陰氣,可以增強解毒功效,故能治療痘瘡等疾病。

綜合以上分析,「天真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1. 清熱解毒: 針對痘瘡、麻疹後期邪熱未清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
  2. 活血化瘀: 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皮膚修復,並加速病邪的消散。
  3. 安神定驚: 針對心神不安、煩躁啼哭等症狀,具有鎮靜安神作用。
  4. 扶正祛邪: 透過水銀與麝香的配伍,有助於消除病邪的同時,亦可幫助身體恢復。
  5. 以血補血(特殊用法): 針對小兒痘疹,使用嬰兒胎糞,有以血補血,加強解毒的作用。

總體而言,「天真膏」的組方,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針對痘疹及麻疹後期所出現的複雜病理變化,具有綜合性的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白朮1斤(去節),白芍4兩(炒),沙參4兩,白茯苓4兩,陳皮4兩,丹皮3兩,當歸身2兩。
共入砂器內,井水煎,去滓,成珠,再加好蜜1斤,同熬數滾,入瓷器內收用。
每服半酒杯,白滾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痤瘡疥癬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麻疹咳嗽夜間盜汗心情煩燥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天真膏,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白朮1斤(去節),白芍4兩(炒),沙參4兩,白茯苓4兩,陳皮4兩,丹皮3兩,當歸身2兩。 主治:小兒脹症,四肢乾瘦,肚腹腫硬,夜間發熱,或出盜汗。

天真膏,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初生小兒解下黑糞(用瓷罐收貯,加水銀2兩,麝香1錢)。 主治:補血,解毒,和氣安神,清心熱。主治:小兒痘瘡黑陷、乾枯、紅紫,及斑不退。百日內小兒熱而煩躁,啼哭不止。

天真膏,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組成:生地4兩,麥冬(去心)4兩,元參4兩,知母4兩,沙參4兩,生黃耆4兩,桑皮4兩,生薏苡仁4兩,白茯苓2兩,棗仁(炒)2兩,茯神2兩,當歸2兩,丹皮2兩,紫苑2兩,橘紅2兩,白朮(米泔浸,炒)4兩。 主治:小兒痧疹後咳嗽,內熱不清,心神慌亂,夜卧不安,脾虛或生瘡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