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羹

BAO YU GE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9%
心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鮑魚羹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滑潤,能滋潤腸道,幫助排泄,有助於改善便祕。鮑魚性寒滑,容易造成腸胃寒涼,火麻仁能緩解此寒性,避免腹瀉。
  2. 滋陰養血: 火麻仁味甘,性涼,能滋陰潤燥,養血補虛,有助於改善因陰虛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鮑魚屬滋陰之物,與火麻仁相輔相成,共同滋陰養血,提高身體抵抗力。

鮑魚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腥增鮮:鮑魚本身鮮美,但亦帶有腥味。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具有解腥去膩的功效。加入淡豆豉能有效去除鮑魚的腥味,並增添一份獨特的豆豉香氣,使湯底更鮮美。
  2. 健脾開胃:淡豆豉能促進消化,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改善。鮑魚滋補性強,但不易消化。淡豆豉的加入可促進鮑魚的消化吸收,避免滋補過度,同時也能增進食慾,讓人更加享受美味的鮑魚羹。

鮑魚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鮑魚性涼,性寒體虛者食用後易感寒涼,加入蔥白可中和鮑魚的寒性,溫補脾胃,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2. 調和氣味:蔥白香氣濃鬱,能有效地去除鮑魚的腥味,使湯羹味道更鮮美,更易入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鮑魚羹」之主治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 中記載:「治產後乳汁不下。鮑魚羹方」,明確指出此方劑主要針對產後乳汁不足的病症。根據其組成成分,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與功效:

  • 火麻仁: 味甘,性平。具有潤腸通便、滋養肝腎的功效。產後婦女往往因氣血虧虛、津液不足導致腸道乾燥,大便不暢,而火麻仁能潤燥滑腸,緩解便祕,使氣機調暢。同時,其滋養肝腎的特性,亦有助於補充產後耗損的精血。
  • 淡豆豉: 味苦,性寒。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產後由於體質虛弱,容易感受外邪,尤其在坐月子期間稍有不慎易受風寒。淡豆豉可疏散表邪,解散風寒,同時宣暢肺氣,有助於氣機通暢,促進乳汁分泌。
  • 蔥白: 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熱、溫經活血的功效。蔥白辛散溫通,能助陽氣運行,溫通血脈,推動氣血循環。產後常見氣血瘀滯,而蔥白可溫散寒邪、活血化瘀,使氣血暢通,有助於乳汁的正常生成和排出。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來看,「鮑魚羹」雖名為羹,實則為一調養方劑。產後乳汁不下,多由氣血虛弱、肝氣鬱滯、或血脈瘀阻所致。此方配伍精巧,針對產後虛弱之體,一方面以火麻仁潤腸通便,補益肝腎之精血,為乳汁生成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以淡豆豉解散表邪,宣暢肺氣,使氣機通暢;再以蔥白溫經活血,促進血脈循環,消除瘀滯。三藥合用,共奏潤腸通便、滋養肝腎、疏散風寒、宣暢氣機、溫經活血之效。

總結:

鮑魚羹通過潤燥通便以調暢氣機、補益肝腎以充實氣血、疏散表邪以宣暢氣機、活血通絡以改善血脈運行的方式,多方面調理產婦的體質,以達到促進乳汁分泌的目的。此方雖以飲食調治為名,實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針對產後體虛血虧、氣機不暢之病因病機,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鮑魚肉(切細)半斤,麻子仁(別研)1兩半,香豉(別研)半合,蔥白(切碎)3莖。
先取鮑魚肉,以水3升煮熟,後入麻仁、豉、蔥白等煮作羹。任意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通乳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鮑魚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鮑魚肉(切細)半斤,麻子仁(别研)1兩半,香豉(别研)半合,蔥白(切碎)3莖。 主治:産後乳汁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